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舒胸中块垒(1 / 5)

加入书签

中军营帐!

众将齐齐肃立,偷眼看着堂上的奚康生。

奚康生却在看挂在墙上的一副字,嘴中还念念有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这是仿的萧辞吧?好字……好诗……好气魄……”

这个“萧辞”的萧,指的就是南梁皇帝萧衍。其所作的《江南弄》等诗,皆是长短句的形式,因属清商曲辞,所以又被称为“萧辞”,也就是“宋词”的起源……

赞了几声,奚康生又回过头来,好奇的问道:“谁写的?”

张敬之拱手应道:“禀镇守,是李承志所写……”

李承志?

奚康生只以为张敬之说的是这字,但依然像是不敢信一般,又转过头看了看。

确实是好字,如银钩铁划,苍劲有力,矫若惊龙,入纸三分……

怪不得他那军旗上的字号,都是他亲笔所书?

可见李承志自负到了何种程度?

都说字如其人,再看这字,字字都如锋芒隐露,倒是与李承志的性情如出一辄……

说到字,连张敬之都倍感惊奇。

刚见李承志时,那一手烂字说是狗爬都算是在夸他:歪歪扭扭且不说,还动不动就缺手断腿,好好的一个字,被他写出来就跟人被打残了一般,想认全还得靠猜?

忘了是被郭存信还是杨舒笑话了一次,李承志就像是受了奇耻大辱一样,奋发图强了起来:

下令时写字,传口信时也写字,还有一应决策、定计,以及那一本本士卒操典、军法纪令,全是出自其手。

一来二去,这字竟如脱胎换骨了一样?

也是从那时,张敬之就断定:这是做大事的人……

奚康生暗赞两声,口不对心的说道:“字也就一般,我是说这诗,谁写的?”

诗?

张敬之下意识的回道:“也是李承志所写……”

“咳咳……”

奚康生差点没被口水呛死。

“你说这是他祖李其所写还有几分可能,甚至说是他父李始贤那夯货所作,老夫捏着鼻子也就认了,你竟说是李承志……张奉直,你扯什么鸡毛鸟蛋?”

张敬之抹了一把脸,无可奈何的看着奚康生:“镇守,祖居李氏虽是以军功起家,却也是书香门第,更是以《韩诗》传世,李承志为何就不能做出这诗来?”

奚康生虎目一瞪:

“我岂不知祖居李氏的始祖是后汉廉吏李恂?我说的是这诗:

还‘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还‘可怜白发生’?

他李承志才几岁,毛长齐了没有?

对仗不工,词不达意,老气横秋……简直是狗屁不通……”

众人皆是无语,一脸的古怪。

你刚刚才说“好字、好诗、好气魄”的,一听是李承志所做,为何就成了狗屁不通?

只有李韵和张敬之忍不住的对视了一眼,猜出对方眼中的隐意后,竟都不约而同的心中一松。

就连奚康生都已觉得,李承志的锋芒太盛了,不得不压一压?

对李承志而言,这反而倒是好事。

真要觉得李承志刺眼,以奚康生的权势,随便找个由头,一刀斩了也就斩了,又何必多此一举?

这分明是起了惜才之心,想帮着李承志稳一稳……

还有最后那一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诗乃心声,由此奚康生便知,李承志是绝对没有反心的。不然这诗里透不出报国满志,意欲立不世之功的抱负……

再看全诗,仿佛就是照着奚康生的生平写的?

用李承志的话说,有如看到毕生之写照,怎可能不让奚康生产生共鸣?

张敬之怎么想都想不通:这诗还是李承志在聚兵迎战李文忠之际有感而发,连夜所做的。确实与他年龄及遭遇多有不符,就连郭守信都以为,是李承志写给李其或李始贤的,以喻其生不得志……

和奚康生更是半点关系都没有,但为何临了临了,这马屁却一拍一个准,像是李承志能料事如神一样?

简直绝了……

正自狐疑,听到一阵急奔,又听亲卫在帐外禀报:“禀镇守,李都尉、达奚将军,并胡校尉等,已到帐外……”

“传!”

奚康生一甩大氅,大马金刀的坐在‘胡椅’之上,还忍不住的晃了晃屁股。

别说,还挺舒服?

这李承志也是奇了,怎尽弄出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心里嘀咕着,奚康生看到李承志为首,达奚与胡保宗稍后半步,一左一右的跟在李承志身后。

若论官职,越想越是说不出的古怪:一个五品将军,一个七品校尉,竟给一个无官无职,且还未立冠的黄口小儿当陪衬?

但此时看来,却说不出的和谐?

才十七岁啊……

众将皆是侧目,心思各异的看着李承志,脑子里本能的浮现出杨舒说过的那句话: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哪怕李承志脸上的淤肿还未消尽,眼角依然乌青……

若是官居高位,声隆望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