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恩威并施(1 / 2)
司马懿答道:“昔日休屠各及匈奴反叛,乃因朝廷征兵到幽州平定张纯之乱而起,彼时于夫罗响应朝廷诏令,将骑诣幽州助战,其二子皆取姓为刘,可见还是心向朝廷的,与攻杀匈奴单于、朝廷命官的呼厨泉等大不相同。”
贾逵言道:“当时匈奴及休屠各部恐朝廷发兵无已,故而两部联合,十余万人在西河叛乱,匈奴攻杀单于及朝廷命官,致使于夫罗进退两难,流落中原数年,钞掠各地,也有无奈之处。”
贾逵在河东为官,对事情经过了解得更加详细,当年于夫罗从河东经过,各地官府还曾资助过钱粮。
刘备点头道:“比起呼厨泉、阿尔鲁等弑亲杀官,于夫罗奉旨讨贼,倒也还算心念朝廷,只是如今其子及部众又起兵叛乱,也可见贼心不死。”
司马懿笑道:“先前陛下东归之时,呼厨泉曾派于夫罗之子刘去卑护驾,想必是借机除去于夫罗势力,刘去卑遂后留在许昌伴驾,此次回到匈奴本部,吾料必是曹操暗中遣其回归,唆使匈奴叛乱,以分散袁绍兵力,未料却为主公赢得带兵机会。”
刘备双目微凛,叹道:“曹孟德养精蓄锐,为了对付袁绍,当真无所不用其极。”
贾逵言
道:“曹操在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诛杀大臣,衣带诏之事更令其臭名昭著,此人既为枭雄,做事自然不能以常理而论。”
司马懿冷笑道:“正是如此,主公才能于徐州脱困,若能平定西河胡人之乱,钱粮车马足备,便无需再仰袁绍鼻息,当有一臂之力匡扶汉室。”
刘备神色微动,问道:“袁绍调我到河东平叛,不过是驱虎吞狼之计,并不愿让我在河东站稳脚跟,其定会另有谋算,此战要速战速决,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司马懿言道:“呼厨泉联合休屠各杀了于夫罗之父羌渠单于,自立为王,致使于夫罗流/亡在外而死,我料劉豹兄弟必定心中怨恨,如今我们帮他们报仇,可再诏令其归顺,重登单于之位,看他们心意如何。”
刘备蹙眉道:“若二人执意反抗作乱,又该如何是好?”
司马懿笑道:“匈奴如今的劲敌,其实并非我汉廷,而是鲜卑人的进攻,如今鲜卑有数十万兵马,连年进犯,南匈奴丢失九原、朔方等地,被迫迁入西河郡,与休屠各联合对抗鲜卑,如今二部兵败,只剩右部劉豹一支人马,岂能独挡鲜卑与朝廷的联合攻杀?”
刘备缓缓点头,司马懿分析得十分有
理,原本匈奴和休屠各同舟共济,现在全军覆没,受到重创,已经无力再战,他们与鲜卑是死敌,不想被灭族,看起来只有投降朝廷这一条路了。
就在此时,负责情报的简雍来报,北部战事传来消息,劉豹带兵攻打楼烦,整整两月却毫无进展,反倒损兵折将,匈奴右部同样士气低落。
刘备吃惊道:“听闻楼烦仅有三千兵力,竟能挡住劉豹三万大军,何人镇守此地?”
简雍答道:“楼烦守将乃太原人王泽,此人原本为代郡太守,代郡被鲜卑攻破之后回转家乡,此番匈奴叛乱,高幹请其镇守楼烦,安抚人心。”
刘备叹道:“朝廷危难,必有英雄挺身而出,王泽以三千人守住楼烦,胆略可见一斑。”
简雍却摇头道:“据斥候来报,守住楼烦关的并非王泽,而是其军中一部曲督,姓郝名昭,此人少年从军,为人雄壮,正是他临危不惧,从容部署,才挡住了匈奴人的连番进攻,等到援军赶至。”
司马懿眼睛一亮,摸着光滑的下巴说道:“当下正是用人之际,如此英雄,将来必为大将之才,主公当早日罗至麾下。”
刘备却叹道:“只可惜其在楼烦军中,鞭长莫及呀!”
司马懿笑道
:“这倒简单,如今阿尔鲁已死,呼厨泉被擒,主公可派兵北上驰援楼烦,高幹必欣然接纳,同时却派人劝降匈奴,恩威并施,一句荡平西河之乱。”
刘备闻言大喜,赞道:“此计大妙,孙乾尚在安邑,可速调他前来。”
贾逵闻言抱拳道:“匈奴被鲜卑逼至穷途,又见朝廷衰微,故而想趁机南下,未料却遭此大败,如今进退不得,在下愿为使者,到楼烦走一趟。”
刘备这半月与贾逵相处,知道他的能力,见他主动请令,点头道:“如此就有劳先生走一趟了。”
贾逵和简雍前去准备,众人又商议如何处置休屠各部的妇孺老幼,司马懿依然建议斩草除根,全部诛杀,或者驱逐出境。
刘备和关羽不忍对妇孺下手,最终决策以其先祖金日磾为汉臣为例,将休屠各族人赐姓为金,分批迁徙到各县加以管制,逐步分化为西河百姓。
正制定安民政策之时,孙乾从河东赶到,带来一件令人震惊的消息,袁绍派郭援为河东太守,河东百姓感念刘备,将郭援阻在垣曲。
太守王邑更不愿接纳郭援,命各县调兵与之对峙,让孙乾到西河,请刘备速回河东主持大事。
刘备闻言大惊:“袁绍另立河
东太守,此欲断我后路,这该如何是好?”
司马懿冷笑道:“袁绍此举,意在阻止主公回洛阳,只恐陛下进宫之日,其必有所图。”
刘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