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知音之人(1 / 2)
赵云领会孙策的意思,马上问道:“君侯可是想让末将去劝降张燕?”
孙策现在倒不怕关羽抢地盘,倒是担心张燕投了关羽,那可是十几万近二十万的人口,不说增加兵力,就是这些人口,也是重要的资源。
历史上张燕与袁绍多次交战,互有胜败,但始终不肯归顺袁氏,甚至在公孙瓒陷入绝境时,还曾派兵支援,可惜消息败露,公孙瓒没救成,派出去的十万大军被袁绍击破,自此元气大伤。
一直到官渡之战,张燕都没有出兵偷袭袁绍之后,可见那一战损伤惨重,一直蛰伏山中,直到曹操攻陷后,张燕才率众而降。
张燕之所以反袁绍投曹操,就是看中了献帝这块招牌,他本身也是灵帝时期所封的平难中郎将,不甘心终身做贼,想要改邪归正。
现在这块招牌在更名正言顺的刘备手中,而关羽更是绿林道/上大名鼎鼎的好汉,周仓、裴元绍这些黄巾军、绿林中人都对他十分仰慕。
当年关羽镇守荆州,围攻樊城之时,不仅仅的曹军被困的压力,还有中原各地绿林好汉响应,从洛阳一带到豫州境内,多处叛乱,曹操迫于内忧外患的压力,才产生了迁都的想法。
现在关羽到邺城,张燕这些
人自然会生出投靠之心,诸多有利条件之下,这块肥肉眼看着要主动飞到刘备口中,孙策怎能不着急?
“我确有此意!”孙策微微点头,却又蹙眉道:“只是黑山贼广布太行,山高路险,贼人凶悍,未知张燕降意若何,万一他有心投靠刘备,恐于你不利。”
赵云抱拳道:“主公放心,云自小在太行练武长大,也颇为熟悉地形,也结交过一些绿林好汉,情愿前往一试,为主公分忧。”
“好!”孙策终于下定决心,“但只你一人前去我不放心,另外还要派个能言会道之人劝说张燕,就让飞瓠军派人随你一同前去。”
与其让关羽白得了这个好处,还不如去争取一下,在张燕没有下定决心之前,先主动伸出橄榄枝,说不定会有奇效。
在当前局势之下,主动就是最大的诚意,踏出这第一步很重要,或许剩下的九十九步,张燕会自己走完。
事不宜迟,孙策马上让赵云准备启程,派沙摩柯、黄真、虞翻带上五十名飞瓠军精锐随行,从中山境内赶奔黑山,主动与张燕取得联络。
……
曹操自河北退兵之后,返回许昌,望着建成一半,空荡荡的皇宫,残砖破瓦,在风雨中腐朽的椽梁,心中无限萧
索。
曾以为借着这座皇宫,自己便能辅佐天子,中兴汉室,成为中兴之臣,却不想人言可畏,终于引发衣带诏事件,逼得他不得不大开杀戒,自此背上了国/贼的恶名。
随着荀彧精心策划,将天子护送到长安,让刘备捡了个大便宜,自己的部下也人心离散,走得走、散得散,几乎只剩下起兵时的那些老将。
郭嘉重病去了江东,荀彧、荀攸先后离去,孔融也在听到天子消息之后不辞而别,陈群不辞而别去了宛城,颇有种树倒猢狲散的意味。
几经苦战,再次回来,却发现自己又回到了起/点,一如当年陈留起兵之时,竟是一事无成,种种经历仿佛一场梦一般。
兖州、豫州境内荒废,徐州又不得人心,偌大的基业如同百花遇到秋霜,一夜枯萎,凋零残败。
当此之时,本想赋诗一首,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忽然想起孙策的短歌行,慨然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念到此处,曹操顿觉得心头舒畅,忽然大笑道:“孙伯符,若非各自为政,汝当为曹某知音也!”
孙策遇险之后所作之诗,
颇合他的心意,当时初闻这首诗,曹操便拍案叫绝,此时再读来,竟有种孙策是为他专门而做的错觉,简直妙不可言。
“来人,拿酒来!”失落之中,曹操忽然来了兴致,当此之际,唯有一醉方可解忧。
“主公,夏侯惇前来领罪!”门外脚步声响起,来的却并非是送酒之人。
曹操转过身来,自幽暗的宫殿里缓缓走出,望着跪在阶下的夏侯惇,无声一叹,抬手道:“起来吧,宛城之失,非汝之过!”
夏侯惇站起身来,走上台阶抱拳道:“主公,请拨两万人马,末将愿冒死夺回宛城。我不杀刘大耳,誓不为人!”
当初刘备调马超去关中,又出兵南阳,张绣在宛城派人求救,夏侯惇以为虎牢关弹指可破,等攻下虎牢关再救宛城不迟,却没想到虎牢关没拿下,宛城也丢了,心中懊悔无及。
“无需我们去了!”曹操言道:“周瑜兵进南阳,夺取荆州,必会取宛城!此时刘备守在宛城,守之不能,弃之可惜,犹如困在牢中,岂不更好?”
夏侯惇一怔,怒气不休:“难道眼看着被刘备偷袭,却无动于衷不成?”
曹操叹道:“眼下军中粮草不足,又即将入冬,孙策小儿只拨付部分钱粮,只好
先养精蓄锐,等到来年开春,再做打算了。”
二人正叹息之时,忽然亲兵来报,孙策派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