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节 转移话题(2 / 2)
通知拿一些给京营装备的火器来。
明末的崇祯皇帝,再不是之前那些养在深宫里的金丝雀了。即便是,在经历过这次的己巳之变后,再不懂行的皇帝也明白了武备的重要性。
要知道崇祯当初可是坐在城头上,现场经历了一轮轮红衣大炮的发射和城下的战斗,所以他对明军的火器绝不陌生。另外,像“一炮糜烂数十里”这种鬼话,现在也已经忽悠不到皇帝了。这位很清楚明军制式火器的威力。
没过多久,人来了。
忠勇伯府来的是一个明人装束的王府护卫和一杆枪。而御马监那边,则是来了好几个太监和兵士,还有一些武器和铠甲。
眼下这种场面忠勇伯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当他站起身指手画脚一番后,靶场就建好了。
从亭前开始,隔着鱼池,每前进50米左右,都会有一张桌子,上面固定着明军制式的扎甲和山文甲。
然后射击演示开始了。
结局是不言而喻的。
站在上风头的几个御马监兵士,他们手中的鸟铳,三眼铳等武器,不但装填慢,而且从中射出的子弹,最多只能“摸”到100米处的铁甲。无法穿透目标不说,命中率也低得可怕——这种粗糙的滑膛枪只有打排枪才能谈得上命中率。
接下来是忠勇伯亲卫的表演。
只见此人不慌不忙,开始以1分钟4枪的稳定射速打击300米处的靶子。随着一下下扣人心弦的枪声响起,连续二十枪后,直到枪雾阻挡了视线士兵才停手。
两个太监抱着靶子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跪在崇祯面前,举起了甲胄:“皇爷,小的数过了,中靶十八弹!”
看到这幅上好的甲胄上那密密麻麻的,透射着背后光线的孔洞,年轻的皇帝站起身,伸出微微有点颤抖的手指,在孔洞边缘的毛刺上不停摩挲。
良久,崇祯才叹了一口气:“不想世间竟有如此神器,看来是祖宗保佑,天不绝我大明啊!”
张冬东闻言暗自撇嘴:这功劳又到祖宗头上了?祖宗真能保佑您老吗?
看到皇帝的注意力终于被转移到火枪上,曹总兵除了吐槽外,也是略略松了口气:没有合理解释的话,他很难让崇祯释怀自己回夷州之事,这会影响君臣之间的蜜月关系。
接下来,曹总兵毫不藏私,他不但亲自给在场各位分拆讲解了步枪结构,然后当着皇帝的面,拆开了纸壳弹,取出了里面的关键物事:火帽。
按照曹总兵的说法,这块叫做火帽的不起眼的小铜片,才是他之所以要回夷州的原因所在。
因为火帽这种秘法制作的东西,夷州是不能自产的,只能从海东阿拉斯加国的海商手中购买。
火帽不但昂贵,而且产量稀少。因为阿拉斯加国距离遥远,所以火帽传到大明的就更少了。就这次来北方勤王,之所以能换到4000颗头颅,曹总兵其实已经将自己几年来的火帽存货都用掉了。
所以曹总兵这趟是必须要回去的——他要亲率船队去印度洋的贸易都市购买火帽。
听到完曹总兵的说法后,皇帝不置可否。而一旁的周首辅却连续问出了几个问题:离了火帽这枪就没用了?大明能不能仿造?还有,这火帽和枪到底多少钱?
曹总兵这边先是报出了价格:火帽在印度洋的购价是二两银子/个,运到夷州是三两银子,运到京城,那至少也要算四两银子/个。
在这里忠勇伯友情提示:想训练一个合格的枪手,没有一千发子药是训练不出来的。
至于枪,由于夷州的工匠可以自产,所以便宜点:200两银子一把。
最后关于仿造一事,曹总兵大方的答应:可以留下10杆枪和100发火帽给皇上拿去仿造。如果大内的能工巧匠能仿造出来,那更好,他以后就不用去印度洋冒风险了。
崇祯听到这里,缓缓点了下头。
一旁周首辅看到皇帝点头后,则拉下脸怒道:“大明的鸟铳一杆也不过10两银子,子药更是便宜,他从未闻有这样贵的火铳和子药,是不是你这厮故意抬价黑了心?”
曹总兵闻言摇头苦笑道:“大明的鸟铳是便宜,可大明的官兵也被鞑子像狗一样撵着跑。他老曹的鸟铳是贵,可用的是阿拉斯加枪管,所以能打死4000鞑子。”
曹总兵最后问道:“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周大人,你该不会连这点浅显的道理都不懂吧?”
周延儒:“......”
旅明
阅读悦,阅读悦精彩!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