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节 化工厂 三(1 / 2)
合并的设备里,就包括了三车间的两组电解槽。
电解槽是生产多种化工品的必备物。电解食盐水可以制取烧碱,氯气和氢气;电解氧化法可以制取各种氯酸盐、高锰酸盐、过硫酸盐。
另外,湿法电解可以精制金属铜、银、金、铂。厂房里那些电镀,电抛光的样品,也都是通过水溶液电解来实现的。
有了三车间,穿越众就可以放出一头潜伏着的吸金兽:镜子。
早在穿越众出现之前的16世纪,威尼斯人就已经发明了圆筒法制造板玻璃,同时发明了用汞在玻璃上贴附锡箔的锡汞齐法来制造镜子这种20版的镜子使得传统的金属镜逐渐减少。
而历史上用硝酸银制作镜子,则要等到1835年德国化学家利比格出场。他把硝酸银和还原剂混合,使硝酸银析出银,然后附在玻璃之上做出了30版镜子。至于真正的电镀银镜子,则还要等将近100年后,英国人才会发明这项技术。
而现在既然三车间已经成立了,那么穿越众很快就可以用电镀法来制造40版的现代镜子了。
轰走了以皇帝为首的捣乱团伙后,洪序在其他三个化学狗敬佩的目光中,开始集合工人布置生产任务。
化工厂的工人并不多。
尽管只要洪序张张嘴,三五百号人说话就能被派过来,但是这种套路在化工厂不好使——拧错一个阀门就会出事故的地方,外行越多,大家死得越快。
所以新开张的化工厂,不算那些外围干粗活的,现在有资格上生产线的一共只有32个人。
在这32个人里面,有20个是普通工人,然后是4个穿越众每人带2个徒弟没办法,就是这么寒酸。
普通工人都是之前野蛮生产时野蛮选拔出来的。这些人属于性格温顺,服从性好的自然选择品——大大咧咧,放飞自我的那些货不是残废就是死了。
而徒弟们就更珍贵了。
化学是进阶科学,一个人要想接触到化学的皮毛,那么他的基础数学水平至少要小学毕业才行。
尽管穿越势力的核心教育部门:小学,现如今已经扩展到了3家。但是大伙从登岸到现在只过去了一年多时间,大批的小学生还没毕业呢。
虽说穿越小学取消了美术课,音乐课,电脑课,英语课,品德与生活课;但是就算这样,1年时间里学生也不可能数学毕业即便是有学霸,那也是低年龄的宝贝,是留着深造的,不可能用来当技工。
所以洪序他们需要的技工类人才,就只能从识字的明人少年里寻找了。这个要求是很苛刻的:那些岁数大,知识结构已经固化的明人是没用的,洪序他们需要的,是十六七岁左右,对学习有热情,还要能在工厂吃苦的人。
通过每个社区都有的工人学习室前期筛选,再加上另一样大杀器:高工资的引诱,洪序他们好歹在工厂建成以前找来了一批学徒。
这些学徒在来到大员之前,大部分都是江南地区的伙计和织工今年7月底发生在杭州附近的潮灾,使得江南富硕地带的大批乡下的自耕农和城市里的工人阶级破产。
而做为大明识字率最高的地区,从江南一带被抢运来的这些流民,可是好好让穿越众下属的各部门过了一把肥年。
要知道,同样是工人,从江南地区来的织户质量可是要远高于那些只会种田的泥腿子的。
这些中古时代的工人很多都识字算数,而且懂得协作,能忍受枯燥的工业流程,随便训练一下,这些人几乎都能无缝衔接到窑区下辖的各处工厂中去。
洪序他们手下的8个学徒中,有一半都是织户家的小子。
召集工人和学徒再次强调一遍注意事项后,随着洪序一声令下,所有人都穿上了进口的橘黄色防护服,然后大家各就各位,开动设备,点火锅炉,开始了黑石沟化工厂的第一次试生产:硫酸。
硫酸的生产流程相对简单,比较适合练手。工人先是将台北火山群运来的明黄色硫磺块倒进料口,这些硫磺块就会被皮带输入进熔硫槽内。
熔硫槽会很快将硫磺加热为液体,并且输送到储存罐中。在这个过程中,全程都会有05a的蒸汽伴随,以便保持硫磺的液体形态。
液硫进入罐体后,首先会被精硫泵加压,然后通过磺枪雾化,最终被喷入焚硫炉内。
焚硫炉里要求的环境也是很苛刻的:空气首先要经过过滤,然后经过鼓风机加压,浓硫酸吸收干燥这些程序后,才会被送进炉腔。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吸收和浓缩程序。硫磺气体会在吸收塔和烟酸塔中不停循环移动,通过循环槽,循环泵,以及喷淋,浓缩等等工序后,最终进入存储罐的,就是浓度超过98的成品硫酸了。
整套工艺流程在4个穿越众的操作下,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就完成了。穿越众毕竟来自于21世纪,即便是这套简单的硫酸生产线上,依旧存在着各种监测,温控,以及自动化管理的控制端,操作者并不需要大费周折。
成品硫酸最终被装入了一些厚玻璃罐中。这大概就是窑区现在能给予化工厂最高科技的支持了,剩余的只有那些粗黑的反应罐支架和推车。
整套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