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节 善后杂谈(2 / 2)

加入书签

内部的科技含量是一直在提高的。

要知道,如果不是有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的参与,完全凭借人力去“组装”这些积木房屋的话,那么宿舍建造的速度肯定跟不上移民涌入的速度,更遑论那些专门为完整家庭准备的独居小屋了。

现如今的赤崁新区,已经有了后世那些民居小镇的模样:一排排木质小楼被笔直的道路分隔成平整的棋盘,所有小区都被路旁整齐的香樟树所隔离。干净,整洁,由碎石子铺成的路面上,挂着车斗的煤气班车在缓缓移动,上面坐满了面色红润,穿着麻布恤和七分裤的工人。

永远最热闹的地方自然就是宽度达到30米的赤崁水泥大街了。搞笑的是,这条街在原本的设计图中宽度只有4米后来发现情况不妙,赤崁区政府才紧急将几排简易宿舍推倒,拓宽了街道。

当然了,这也不能怪谁。要知道,穿越众初次跨过台江的时候,对岸还是一片遍地野草和蚊子的蛮荒之地设计师当初是按照一个美国西部小镇的规模来规划这片土地的,所以道路自然宽不到哪里去。

大员人民不久后就会变为“帝国人民”的这些移民们,现在最开心的事就是晚上下班后,去赤崁大道逛街和sn。

夜晚的赤崁大道就像后世的步行街一样,沿街布满了明亮的路灯,官办的各式店铺和烧烤摊,大批人群就在这里徜徉。

通常来说,在大道上最拉风的,是那些带着女友的牛逼人物能从纺织厂和火帽厂勾引出数量稀少的女孩逛街,哪怕勾引到的是一个倭女,这种人同样属于牛逼货色。

至于那些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老实巴交,还没有适应穿越众这种奔放的管理风格的丝们,也只能咽着口水眼巴巴看着拱白菜的猪们掏出工分票请女孩吃烤石斑鱼。然而他们除了诅咒几句这厮明日就要破产啃大饼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敢惹事的都被抓去伐木了。

想在赤崁大道上开一家店可是很不容易的。因为穿越众现在的商业结构,本质上并不是自由贸易,而是管控极为严格的统购统销模式。

所有穿越众治下的子民,就性质上讲,他们和当年的国企工人是有点像的:工作和生活都由上层安排,这些人的选择权并不多。

而穿越众现在的商业模式也是很独特的:窑区基地的工业品,出了列在出口名单上那些行销全球的高性价比货物之外,其余的日用品生产数量并不多,数量刚好够本地人消费就可以。

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兼顾了商品出口创汇和本地工业的发展。但是坏处也有:私营经济暂时被打压了。

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明国富商打算来赤崁大街买间官办铺子开杂货铺,那么他将会发现没有本地货可以进所有杂货都是直接分配到各处官办商店里的,没有他的份额。而像煤油灯这种俏货,他同样进不到货,因为那都是给诸如荷兰人这种大势力准备的。

没办法,在17世纪这种极端缓慢的社会环境下,穿越众无法大批量弄到各类工业原料,所以只能采取这种方式来渡过颈期。

当然了,随着浙江和福建这边的局面慢慢打开,随着大员船厂源源不断的大吨位货船的出厂,这种紧巴巴的统购统销局面,很快就会被窑区生产海量的商品所瓦解。到那个时候,怕是穿越众要跨海去绑一些豪商来大员搞活经济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