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节 展销会(1 / 2)

加入书签

元斗号离开鸡笼河口,径直往西,是有原因的。

因为台北的铁矿砂,是位于万里河口至金山中角间的海滩砂丘上,品位较高而最具开采价值的地带,位于金山岬角两侧的磺港及水尾附近。

以上位置,实际上就是在后世台北的金山区沿海一带,靠近台湾的左上角。

元斗号现在出发,就是直奔磺港去的。

由于连通大屯山火山群的磺溪出海口就在磺港附近,所以这里原本就是穿越势力预定的重要硫磺出口基地,现在再加上铁砂矿,日后的磺港,势必会因为硫酸和铁这两样工业原料而兴旺起来。

当元斗号来到磺港外海的时候,天色早已漆黑下来。17世纪的磺港一带,还是连绵的沙滩和泄湖,后世那些漂亮的港口,整齐的滨海大道眼下毫无踪迹。

第二天一早,天气终于变得晴朗起来来,元斗号于是开始放出小艇侦查磺溪入海口。而令人惊讶的是,还没等元斗号进磺溪口,岸边已经有了土人在挥手跳脚。

等船开进河口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个扎着发髻的明人在挥手,身后跟着五六个腰间裹着布裙的土人。

雷剑这时站在船头,看着岸边那些不停跟船奔跑的人们,不由得想起了当年坐绿皮车,跟在车窗外卖烧鸡的农村大妈。感慨了一下下后,他晃晃脑袋,对旁边的潘明忠说道:“看来资料还是准确的,这个时间段有明人常住台北。”

“土著其实并不在意外来者建一块领地,不然的话,曼哈顿怎么来的?”潘明忠点点头说道:“大员的日本人和明人不都有村子嘛,另外,荷兰人故意激化矛盾之前,明人货郎在土著村落是随便吃住的,没发生过一起杀人事件。”

“台北这边的怕是没那么好说话。”

“是啊,走一步看一步吧,最好别杀人,一杀人名声就不好了。”

“嗯,不成就演习嘛,老办法了。”

“呵呵。”

就在两人闲聊这档口,元斗号已经在小艇和岸边奔跑的明人引领下,停靠在了磺溪东岸一处河湾里。

17世纪的磺溪,水面最宽处远超40米的距离,而且水流湍急台北由于降雨量太高,所以大小溪河全年水量充沛。

而元斗号停靠的这处河湾,一看就是常年用来接待外宾的会展中心:河湾土地平整,远处有一排用来临时歇脚的草棚,船只和草棚中间的空地上,有几快平滑的大石和几根圆桌粗的树根交易柜台都准备好了。

“哈哈哈,古人的服务意识也很强嘛!”看清楚这里的布置后,雷剑大笑起来。

潘明忠同样忍俊不禁,笑呵呵地说道:“看来经过上千年的贸易,土人终归是学了点东西啊。”

“屁,这布置一看就是明人搞的。”

“好吧好吧,下去一问就知道。”

当元斗号靠岸停稳后,船上自带的福建翻译一下船,就和那个明人接上了头。

不出所料,这个明人就是常住于此的福建人。此人叫廖添丁,是个小商人,同时还兼任三里外一处明人小村的村长。小村拢共只有10来个常住人口,平时靠着囤货和接引闽商的船只来维持生存。

事实上,今天凌晨元斗号就被发现了。看到这艘吃水很深,慢吞吞放出小艇探路的大沙船,廖添丁就知道元斗号是来贸易的海盗船是浅吃水的偷袭流,不是这种作风。

有了地头蛇操持,事情就顺利很多。接下来廖添丁首先给潘明忠他们引荐了那几个土人。

手持梭镖,头上戴着羽饰,脖子上挂着首饰,腰里裹着苎布短裙的几个土人,是离此地最近的凯达格兰族下属丰里社的村长和战士。

曾经盘踞在台北一带的凯达格兰族,在后世早已消失不见。没办法,谁让这块土地是福建移民最早插足的地方呢,有清一代,大批移民来到此地,于是凯达格兰族就默默消失了。

今天潘明忠他们见到的这几个丰里社土人,都裹着布围裙,肯定属于富裕村落的富裕阶层。从这几位的态度和肢体语言来看,明显是有过丰富对外交流经验的,和后世旅游区那些少数民族差不多。

很好,潘明忠对现在的状态再满意不过了。用从廖添丁那里现学现卖的土著礼节:左拳轻触额头几下后,黑发黑眸的一群黄种人这就算是认了亲戚。下一刻,沙船上的水手,就抬下来了一些贸易样品,放在了平滑的石面上。

看到这些自称是大员岛海商的髡发人拿出的货物后,廖添丁不禁大喜过望。

这些货物中不但有土人最喜欢的各种布料,瓷碗,还有一些精巧的日用品和草编品。另外,还有食盐。

不是说住在海边的人就能大把吃盐:在铁锅煮盐发明之前,海边的人一样只能吃又苦又涩的盐泥混合物。

这个道理在土著身上体现的更直接:连铁枪头都没有的族群,是没办法煮出来盐粒的。至于技术含量更高的盐田还是别难为这些光腚战士了。

所以当廖添丁看到这些大袋的盐粒后,还是很欢迎的。要知道,明人村里偶尔用铁锅煮一点盐,那都是留给自己吃的。

没办法,谁也不知道下一艘贸易船什么时候到来,船上有没有铁锅这个时代所谓的铁料,都是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