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人均百亩的理想(1 / 2)

加入书签

垦荒完之后就是播种了,这就少不了播种神器耧车了,虽然他不像书上记载的可以日播种600亩,但一天播种百亩是小意思的。

王老汉更是亲自盯着木工厂,放下其他任务专门打耧车,在春耕之前就准备好了上千架耧车。

徐伟他们刚刚垦荒好的土地,王老汉就指挥人在后面快速播种,200万亩土地刚刚开垦,王老汉就带着耧车大队把一颗颗小麦种子全部播种下去了。

经过一个月的辛苦奋战,春耕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王老汉看着这一眼望不到边的田地欣喜道:“秋收之后,我们终于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了!”

徐伟也笑道:“这才到那!我不是说过要个大家每个人都准备100亩土地,以我们马邑30万部众来说,我们要开垦3000万亩土地才够,现在这才不过十分之一!”

王老汉也跟着笑道:“我相信渠帅可以做到,北疆这么广大,不要说3000万亩土地了,就是三亿亩土地都有!”

徐伟笑道:“你这是想要我就想扩大地盘,我们这一郡半的地盘都未必开垦的出3000万亩土地,三亿亩那不是要把整个北疆四郡全部占领下来!”

现在的朔方郡,云中郡,五原郡都被大汉放弃了,这些土地不是被匈奴人占据,就是被鲜卑人占据,而河西郡,上郡的一半也同样被鲜卑人占据,可以说富饶的河套平原平原已经完全被胡人占据,但要是这些地方被徐伟打下来,应该有3亿亩的土地。

王老汉笑道:“以渠帅的本事,区区匈奴人和鲜卑人怎么可能是对手!”

想了想他继续说道:“现在马邑四周的土地都开垦完成,连阴馆县都有我们开垦的土地了,以后再要开荒只能去其他县了,部众不能像现在这样全部都集中的马邑,其他的县也要分一些部众过去,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利用我们手中的地盘。”

徐伟现在占据了定襄郡和半个雁门郡,手中有十几个县的地盘,但是为了加快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方便四周的敌人,徐伟把部众都集中在马邑县,其他的县城基本上都没有管,直到现在还只是上千人的模样,连马邑的一个区都比不了,而徐伟的大军只是占据了几个重要的关隘。

而因为马邑越来越繁荣,现在不但四周的胡人在向马邑靠近,甚至连马邑四周的县城居民也不断涌现马邑,这样虽然繁荣了马邑,但却也使得四周的县城越来越破败了,以至于现在驻扎在这些县城附近的军队都要靠马邑送补给过去。

王老汉发现这样的模式,已经开始不适应越来越庞大的藤甲军了,一个马邑县容纳30万人,即便是当初的邺城也没有这么多人口,要分流一些人口去其他的县城。

徐伟想了想道:“要是今年的粮食可以丰收,我们就把部众分流道其他的县城去,只是这样一来地盘大了,我们的军队也要想办法扩张一些了。”

选择这个地方唯一的坏处就是到处都是强大的敌人,大汉的军队且不谈,西面的匈奴人有50-60万部众,全部青壮可以拉出一支10来万人的骑兵。

北面的鲜卑人更是不要说,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召集20万以上骑兵的势力,好在他们已经分裂了,要不然徐伟都不敢跑到这里来。

但即便是这样,鲜卑人几个大部落也可以召集几万骑兵过来,这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也是徐伟把部众像缩成一团的原因,部众在一起他可以随时召集出10万大军,依托城池他对鲜卑人和匈奴人都可以一战。但要是分开了,胡人依托骑兵的机动性,可以把徐伟的部众各个击破,而且即便胡人不是大举来犯,来个小股骚扰,徐伟也受不了,他建设边疆可不是为了方便胡人来打草谷的。

所以徐伟只有等实力更进一步的时候再进行扩张。

春耕结束,马邑的农民们又放下农具,拿起建筑用的工具。在一个个大队长的带领下,不断把原有的高架水渠不断延伸到新的田地当中。

田地不是播种完就算完了,还要有完善的水利设施才能获得丰收。

郑国渠之所以可以刚刚建立成功就可以让亩产达到4石多,就是因为有水浇灌,同样即便是新开垦的土地有水浇灌,也可以比旱地多一倍以上的产量。

所以即便因为春耕大家都非常辛苦,但却没有任何人抱怨,因为他们都知道,水浇地的产量是旱地的两倍以上,现在的辛苦是为了以后不用挑水辛苦,是为了可以看到水流到自己田地当中。可以看到自己家的田地可以丰收,大家再苦再累也不怕!

高架水渠的工程量远远超过了开荒,大家只能在农闲的时间建设,徐伟估计要建设一套覆盖整个马邑的高架水渠体系要5年时间。

而且平时也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精心保养这些水利设施,要不然就会像郑国渠一样失去功能,甚至高架水渠耐用度上比郑国渠更加差,郑国渠破败了还可以挑水,但高架水渠破败了就真废弃了,这是一个非常考验管理制度的一种水利设施。

这也是为什么自从罗马帝国之后,欧洲再也没有出现高架水桥这样的奇观了,因为他们文明衰退,国土碎片化,长达千年的黑暗的中世纪,管理制度也退化成为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