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御前争论(1 / 2)
眼瞧着天子没有在册封一事上过多纠缠,沈翼的心里也总算是松了口气。
相比于这种敏感的事情,还是讨论朝廷政务安全一些。
略一沉吟,沈翼开口道。
“回禀陛下,鞑靼那边的回信已经送达,具体的细节已经谈妥,臣也和王诚公公接洽过,皇店那边的物资充足,首批物资已经起运,如无意外,今秋八月,可以开展首次互市。”
对于互市这件事情,作为拿了大头好处的户部,沈翼可谓十分上心,在朝议通过之后,亲自主导了整个谈判的过程。
除此之外,他和亲自到各个衙门奔走,替皇店拿到了各项路引,公文,替互市保驾护航。
说着话,沈翼看了一眼旁边的于谦,旋即开口道。
“陛下,臣实话实说,户部如今是真的没有银两可用了,前番修葺边城,起筑大渠,操持选秀,已然消耗了国库当中大半的积蓄,剩下的一小半,臣还需预备着万一出现的灾情应急。”
“现如今,户部这边已经在竭力缩减开支,各项可以暂缓的支出,一律不批,事实上,若非陛下答应在互市上的商税提高到十税一,臣冒死也不敢让工部修筑大渠。”
“户部现在,就指着八月开始的互市,能够带回些银两弥补亏空,恢复一些元气,不然的话,只怕再过两个月,胡椒苏木折俸的政策不仅要恢复,而且要往地方上也推行了。”
虽然说,天子没有提起九边之事,但是沈翼又不傻。
这个时候,天子开口问互市,无非就是想问,开市之后,国库的岁入能不能丰裕一些,好支持九边重镇的建设。
诚然,按照皇店独家运营,高卖高税的的策略,户部的确可以在互市当中获得很大的利益。
但是,这也是需要时间的,户部再缺钱,也不可能置国家于不顾。
流入草原的物资,必须要分批分量的进行控制,大宗货物的买进卖出,更是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按照户部的预估,如果八月份能够顺利开展首次互市,那么按照一个月两次的频率,到年底为止,户部能够获得的收入,大概在四十万两左右。
看着挺多的,但是实际上,也就勉强填补上工部修渠的钱。
考虑到年底的各种朝廷仪典,户部也就是勉力维持,紧紧巴巴的熬着罢了。
若非如此,以沈翼的性格,怎么可能贸贸然的就出头,去当这个反对九边的出头鸟。
说完了话,沈尚书期待的看着天子,无比的希望这位小祖宗,可别再给他找什么事了。
安安生生的休养生息一段日子,不好吗?
然而,对于沈尚书的殷切期盼,天子却并没有给予回应,微微一笑,侧了侧身子,对着于谦问道。
“于先生,你是什么想法?”
于谦自然也心知肚明,天子问的不是互市,而是九边。
瞥了一眼眼巴巴的沈翼,这位于少保罕见的不那么理直气壮,但是想了一下,他还是道。
“陛下,臣自然清楚户部的难处,但是,臣也有臣的难处,如今边境虽然安稳,但是无论是鞑靼,还是瓦剌,显然都贼心不死,只不过迫于局势,不得不俯首称臣。”
“所以为边境安宁计,建立完整的边防体系,乃势在必行之举,如沈尚书在廷上所言,紫荆关,沙窝等数次大捷之后,数年之内,瓦剌恐再难有大举犯边之力。”
“但正因如此,臣才不得不此刻提出九边策略,修筑长城,坚城,大规模调动官军,安置流民,都需要稳定的环境。”
“朝廷如今开了互市,为了迎回太上皇,陛下又同意恢复瓦剌的朝贡贸易,如此一来,谁也说不准草原部族恢复元气需要多久。”
“一旦战火再起,朝廷的第一要务,必然是抵御外贼,九边体系则再难有机会建成,没有长久完整的边防体系,大明在对敌之时,始终处于劣势。”
“因此,以臣之意,朝廷虽难,但仍要以边务为要,别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暂缓,但是唯独此事,却需要立行。”
相比较在早朝上,此处没有那么多反对的声音,于谦的压力小很多。
而且私下在君前奏对,很多当着朝臣的面不太好点的太透的事情,于谦也可以直言不讳。
因此,在构建九边的缘由上,他解释的更为清晰。
不过,于少保也不是强人所难之辈,看着沈尚书同样坚定的态度,他还是做了让步,道。
“即便如今户部岁入不丰,用度不足,但是如臣在廷上所说,一些先期的准备,总可以开始。”
“方才沈尚书也有所言,待得互市开始,户部压力便会稍轻,等熬过这段苦日子,明年夏税,秋粮征缴过后,户部有了钱粮,再正式开始建设九边不迟。”
这等于已经算是认可户部要暂缓的意见了。
只不过,于谦的意思是,即便暂缓,也要在明年正式启动,不能始终拖延下去。
但是,显然对于这个让步,沈翼是不满意的。
不过这一回,他却显得有些犹豫不定,瞥了一眼天子,见这位祖宗一言不发。
沈尚书咬了咬牙,决定把底儿给彻底掀出来,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