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有打脸的冲动(1 / 2)
众人潜心构思,挥毫泼墨,一时间,墨香盖过了菜香。
不时有人写好了诗,不时有人将诗词传于众人,不时有诗传到最前面那一桌,在座的都是举人之才,科举中的佼佼者,做的诗也都不差,所以不时就有两三篇佳作得到大佬们的肯定。
《竹》
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
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郭子谕的《竹》诗也传了上去,而且还得到了首桌大佬的肯定,这让他不免有些沾沾自喜,放眼望去,只见末席朱平安仍旧只字未写,不免觉的此天赐良机。
于是,郭子谕向其他串桌交流的举子一样,端起一杯酒慢悠悠的来到了朱平安他们那一桌,跟在末座的诸位举人,寒暄一番,交流诗词一番,共饮了一杯。
然后,郭子谕好像突然发现朱平安面前那空空如也的一张白纸,做作的惊讶出声:
“朱贤弟素有才名,怎么此刻却尚未动笔啊?”
郭子谕的这一声惊讶,吸引了临近几桌的举人们,大家都写好诗词了,虽然不是都得到了首座大佬的肯定,但也都不差。此刻听说有人还没有写出来,不由好奇的转头来看。
末座的末席,可与杨阁老相比的少年天才
可是此刻却是只字未写,是吸引众人注意?还是徒有虚名?
然后大家不免有些自己的想法。
“朱贤弟出自山村,山上也多有松竹梅吧,可是平时所作好诗太多挑花了眼了?”
郭子谕又装作替朱平安说话似的,不经意间将朱平安出自山村的底细抖落了出来。
然后众人看向朱平安的目光就微微有些异样了。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听说朱平安出自寒门,多了几分赞赏,但并非主流而已。
古代非常重视门第,重视出身,古代的根正苗红的说的就是出身。你是农家子弟,他是书香门第,在外人看来肯定是更看重书香门第。在他们眼中,书香门第的人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可以培养出更优秀的子弟。至于那些豪门子弟,更是可以接触更好的教育。所谓的鲤鱼跳龙门,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所以当众人知道朱平安出自寒门时,除了部分钦佩外,大部分还是异样的,寒门走出来的小子。没有关系没有钱财,能有多少发展。
此刻只字未写,再联想一下他这次中举是最后一名,不得不让众人有些怀疑。乡试时,数万生员奔赴考场。多少出自书香门第的生员从小就被长辈教书写字,寒暑不殆,除了吃喝就是学习了,可以说是职业考生,教育环境又好;他一个寒门子能在一堆职业考生中脱颖而出,对这位少年天才来说,运气应该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吧。
朱平安看着站在自己身边的郭子谕,看着他挑衅又淡淡轻蔑的脸
不清楚为什么总有人看自己不顺眼?
嫉妒吗
如果放在平时也就一笑了之。可是此时看着他们费尽心血的遣词造句,想一想整个大明有多少昨日的场景,自己心里面有一股抑郁之气难以发泄。
忽然有一种打脸的冲动。
不好意思。谁让你上赶着过来呢,正好自己某些情绪无法发泄呢。
写诗,自己还真没怕过谁,毕竟明后期到清朝到近现代那么多的诗词歌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自己的。
“新进举人中,平安最是不肖,诸位珠玉在前。平安倒是自惭形秽了。”朱平安微微勾起唇角,向着郭子谕拱了拱手。
你还挺擅长转移话题的。不过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我怎么会让你得逞呢。郭子谕心中如是想道。
“朱贤弟切莫谦虚,若你十三岁中举都说自惭形秽的话,我等岂不是要寻棵歪脖树,自挂东南枝了。”郭子谕伸手点了点众人和自己,摇着头笑道。
“就是。”郭子谕的话引的好事者附和道。
“朱贤弟,切莫推辞了,山野多松竹,朱贤弟定早有佳句,若是腹中好诗太多不好选,不如写来让我等一同帮你选选看。”郭子谕再一次催促道,眼神里满是挪揄。
这一下不仅是让朱平安写一首了,而是让朱平安至少得写好几首的架势。
在郭子谕的带头下,好事的人也多了,起哄声也多了。
朱平安看着郭子谕,腹诽道:还真当我写不出啊,我分分钟能写出几十首咏竹咏松咏梅的诗,你信不信?
是你要的。
在郭子谕的一再催促中,朱平安取过纸笔,在众人哄声中落笔:
《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一写出来,刚才叫的最响的郭子谕哑口无言了,这首诗仿佛专门打自己脸的,偏偏打的姿势还超帅无比!
立根破岩,仿佛在回应自己说他出自山村寒门。
千磨万击,任尔东西南北风,几乎就是在映射自己了!
可是,这只是自己的理解,因为这首诗任谁一看,满满的都是坚定顽强,风骨强劲
“好,小朱贤弟果然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同桌的一位举人,对朱平安的这首《竹》赞不绝口、叹为观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