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节贵州起义爆发(2 / 3)
有的主张北上,有的主张南下。基本上都想打会自己的故乡。吴首领:“我们应该攻下铜仁再说,铜仁府是周围的坚城,打下之后,我们后顾无忧。”
一个熟苗说:“吴首领,攻打坚城是要死人的。谁先上?这各路首领都在各个城中,收拢财产,谁顾得上。应当把守要道。占据贵州。”
另一个从湘西过来的人:“应当打会湘西,将汉人赶出去。”
包应命皱着眉头思考。锁住贵东就可徐徐攻略贵州。可是在自己帐前之人,大多湘西人,想回家的人不少。至于长远眼光,那是一个野蛮人能够有的吗?认知决定了思想。l
吴首领见意见不统一,就知道无法占领铜仁府。就提出帅军南下。南面是黑苗的天下。东面,北面是红苗的天下。红苗长期在汉苗之争的前线,眼界更加开阔。包应命想东进,入湘西。还有想攻下贵阳的。想法不一,政出多门。
最后大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当地的熟苗都不想走。赶跑地主官僚之后正好有地可耕。谁还会去拼命?起义军的短视行为注定了他们无法达到一个高的战略目标。
最终起义军一分为三,一支西去进入石阡府,一支向东进入松桃厅,指向湖南地区,一支南下思州府,战火烧向清远府。现在贾琏在哪里呢?
在战火没有燃起前,贾琏已经做好战争准备。带领八千军队以操练为名运动动到贵阳府与平越府边缘。只等一声令下继续东进。起义一爆发,讯息就以快马向外传递。一接到信息就进入平越府。起义军与官军在平越府相遇。一边倒的屠杀产生了。大周军队全身锁子甲,手持精钢刀。
太阳初生金光照耀甲胄,号角声起,周军耸立如林。钢刀锋利闪寒光,步伐稳如山,徐徐前进如移动的墙。起义军散乱城一堆。伐木为棍棒,执矛做兵器。有铠甲及兵器精良者少之又少。
首先发起冲击的是两千骑兵。骑兵对步兵,精锐对乱民,周军以逸待劳,义军远程奔袭,疲弊不堪。骑兵身在马上,居高临下砍杀。很快凿穿起义军队形。后面五千步兵压上。起义军散乱的愈发不成队形。不一会,一地残棍断矛。尸身横野。整个是狂潮卷平野。
不知哪一个一声大喊,还不快跑!率领一小部分人急忙离去。顿时苗人鸟兽四散。
平越府汉人百姓,特别是乡绅富户。席天慕地开筵席,美酒佳肴贺平苗。将军酒醉金甲舞,东出鼓动山川摇。贾琏热情迎合士绅们的举动。战士厮杀也需要正义的理由,慰藉受伤的心灵。
苗人遇到胜利一路争先。遇到挫折退入大山。要想打败容易,要想彻底剿灭,是难上加难。
贾琏一路行军向铜仁府赶去。路上只遇到零星抵抗。而且大多在地形险要之处。无非砍倒树木,阻断道路。远程弓箭射击,滚木雷石一类。但因时间不多,苗民准备不足,只起到骚扰作用,未对贾琏军队起到什么伤害。
这是铜仁被围的第十天。于俊亭指挥军队打退了七次进攻。人也有几分焦虑。久守必失是不变法则,时间长了城中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供给不上的。也就是起义军手段简单,没有制作厉害的攻城器具。不然只是制作云梯攻城。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何况围城者,观望者多。
贾琏赶到铜仁,远远的贾字大纛旗迎风飘展。张知府喜极而泣,站在城墙上欢呼。不欺一支冷箭射来,穿喉而过。张知府一头栽下城头。射击的人悄然离去。城头一片混乱不堪。
贾琏指挥军队围剿起义军,于俊亭也打开城门里应外合。苗人逃向外面的大山。贾琏只是尾随追杀,并不深入。
回到铜仁县城,贾琏于俊亭对张知府做出死亡界定。贾琏给巡抚大人的:“铜仁府张某,奋勇守城,勤政爱民,被流矢从正面穿喉而过,死于非命。忠贞国事,为本次暴乱死亡之最高官员。请求予以嘉奖。经查访,张氏近族,也先后遇难,职爵无人继承。一门忠烈令人唏嘘。”
贾琏身在铜仁县城,于俊亭宅中。两人换洗停当,对坐饮茶。贾琏拿出一封推荐信,:“张巡抚台鉴,铜仁府失落,官员损失他,现存最高官员为广威将军于俊亭,戴同知两人。于俊亭临阵拒敌,可圈可点,戴同知畏敌如虎,逡巡在后。于家人单,戴家势众。兹推荐于俊亭知铜仁府事。其余一众官员,循吏俱有流官担任。”
于俊亭看完放下。贾琏:“于知府,若何?可遂了你的心愿?”于俊亭展颜一笑:“多谢贾大人。”贾琏:“你要怎么感谢我?”
于俊亭:“自然是遂大人所愿。”
贾琏一扫多日的疲累。犹如身处春风中,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清晨,于俊亭慵懒的不想起床。想起自己不是一个闺中少妇,不能睡到日上三竿。
春风迷醉的夜晚已经过去。
外面风光明媚,自然是贾大人与于大人商量铜仁府大事。
贾琏:“一味征剿并不是办法。恩威并施才是王道。现在需要你这个土司官员出面调停。”
于俊亭:“大人这样举措,何必放出这群害人精,逼反四邻。”
贾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