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节贾环宫中论坞堡(1 / 3)

加入书签

皇宫中,皇帝在批阅奏折。在休息时间问戴权。:“现在,京城之中有什么新鲜事情,说出来乐呵乐呵。戴权小心翼翼说:“陛下,要说京城现在也无大事发生,就是听说荣宁二府要修族谱。”皇帝漫步经心说道:“那算什么大事?人都有祖宗,都有姻亲,走动一下,联系一下,也是应当。”戴权:“那是,算不得大事。这次贾家却是开了先河。族中优秀女子,也记入族谱。庶子也记入族谱。还要向上追溯,联系各地本家。”皇帝陷入沉思,贾家是要干什么?

皇帝:“宣各部尚书,侍郎觐见。把贾环也叫来。”戴权:“喏。”一个时辰后,所有人都到齐。皇帝:“今天召集诸位来此。有一个事情想向诸位问询一下。哪位爱卿能说一下坞堡。顺便说一下利于弊,如果在我朝出现,应当怎么处理?诸位爱卿可畅所”

户部尚书张默安奏道:“陛下。这坞堡往往是私人领地。有的庄园坞堡里面一应俱全,关起门门来过日子即可。两汉北魏时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他们.成为坞堡中的一员。坞堡主与堡户结成牢固的依附关系。北魏统一北方后,无力消灭遍及大河南北的坞堡,被迫承认坞堡组织的合法性。北魏政府任命这些坞堡主为地方行政官员,由他们代管征收赋税和徭役。这就是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有许多的弊端,宗主往往隐冒户籍,“五十、三十家为一户”,借此逃避赋役。现在虽然实行摊丁入亩,田税征收与丁口脱开。然而于这商业税收却是大大不利。长此以往必将大大削弱国家统治。”

众位尚书点头称是。皇帝说:“众位爱卿也认识到这一点。那么有没有有利的一面,也来说说,,没有有利的一面,也不会发展出这么多坞堡。”皇帝见众位大臣不语,就说:“贾环,你来说一下这有利的一面。你贾家可在北方各地合村并镇,建立了不少坞堡。就当是自辩吧。”

贾环:“是。陛下。这首先一条就是,人员聚集之后,更利于劳动分工。譬如,一村几十户,就养不起一个剃头的,村民往往自己剃头。手巧的,收拾个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手不巧就如同狗啃的。在一个镇上就可以有专门剃头的。民可以以一业为生。什么泥瓦匠,木匠,粮铺,酒馆,客栈,当铺,都建立起来。百业兴旺,不必拘于土地之上。其二,民众居于堡内可以不必担心土匪,盗贼。便于防守,强化治安管理。”

兵部尚书:“大地主聚集一族于一堡。不听号令,割据一方怎么解决?”

贾环思考着,小心翼翼的说:“万岁,事情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坞堡也分各种类型。其一是军事性坞堡。例如汉朝董卓的郿邬。城门,角楼,城墙,烽燧一应俱全。简单说就是城之小者。城市的功能,它都有。只要配齐武器,就可以割据一方。其二是,没有军事功能。只是家族聚族而居,防个土匪,盗贼还可以,小规模流民也凑合。大军一到,立马缴械投降。现在万岁口中大多坞堡都是这种情况。第三类,可以称作坞堡,也可以不称作坞堡。村落依据天险而建造,一夫守关万夫莫开。云贵川多次村寨。湘西也有。朝廷不能禁止,也无法入罪。”

皇帝哑然。居然有很多这种情况,而且还不能追究。于是不甘心的问:“难道就不能防范,纾解一二,以防尾大不掉。”贾环:“要想地主不兴建庄园坞堡是不可能的。除非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便利,更加廉价的居住环境。”皇帝:“那要怎样提供?”贾环:“贾琏在笔记里面有提到过。就是建成,建设大量住房。让地主搬到城里去。”吏部尚书:“不可能,怎么可能地主都搬到县城去?他们还要留在家里种地呢。”贾环:“这就看出交通便利的重要性。住在城里,地在乡下,种地时回去看着雇工种下去。平日里居住在城里,在城中兴建学校,方便孩子读书。这样不是更好么?”礼部尚书:“住在城里种地,你的想法匪夷所思。”贾环:“贾家也是大地主,这些年不都是这样经营?而且居住在城里,眼界开阔,知道种什么更赚钱。”

张默安:“历史上北魏孝文帝大规模拆除坞堡。使得北方迅速安定,政治稳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发展后果。”贾环:“今天的坞堡和过去的坞堡,有了很大的不同。北魏时期的坞堡建了大量军事设施。召集了大量士兵,形成了军事政治集团。今天的坞堡里不存在大量军事设施,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宗主。更召集不起大量士兵,也不敢去召集。但是在平时有利于治安,有利于社会稳固。还是一一区别对待好了,不要武断的去拆除,更不要随意定罪。”

张默安:“可是,贾府在京城外有无数的村庄,修建成高墙大院,安置了无数退下来的士兵。这样怎么能让朝中众臣安心。”贾环:“可是,贾府主子们天南地北做官。谁会想着去谋反?家中老幼都居住在城里。城中还有无数产业,就更不可能去做什么举动。至于地下一个村庄几千人,能够有几百精壮就不错了。谁会脑残到对抗官府?”

礼部尚书:“那你怎么看待藩镇割据?这些不都是大地主做的?依托坞堡,山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