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节 夏家的根基,贾家的谋算(2 / 3)

加入书签

十三年终于平息了水患,封于颍川及南阳,都于夏邑,禹州,南阳等地。大禹治平天下,登天子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封建王朝夏朝,族名、国号夏后氏,源出姒姓。

夏朝传十四世,十七王。至夏后桀时,为商汤所灭,汤放桀于南巢(,子孙以禹时国号夏后为氏。周武王灭商,封禹在南巢的后裔为巢伯,封禹的后裔东楼公为杞侯。其余不得封的夏禹后裔以夏为氏。

姒姓夏氏是中国一支极古老的姓氏,历史地位首屈一指。姒姓为上古四大姓之一(姜、姬、姒,嬴)夏后氏为上古四大氏之一(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夏后氏)。夏后氏失国以後演化为夏氏,中国最早的国号是夏朝,中国人最早称夏人,汉人本称即为夏族,皆和夏后氏有莫大渊源。”

夏金桂笑的很开心。:“想不到我夏家还是帝王后裔。本公主很开心。日后做了女王,封你做后宫三千第一妃。”贾环对夏金桂的没心没肺很是无语。

贾环找人来教导夏金桂。夏家离京城千里之遥。当年为躲避战乱搬迁至此,靠卖豆腐起家。经商致富,家境殷实以后,读书并参加科举考试。出了秀才,然后出了举人,而后金榜题名做官,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家中有官、有商,逐渐积累起巨额财富,之后大兴土木,庄园雍容华贵,观赏性极强,让人目不暇接。这一建就是300年,代代相承,从未停息,规模越建越大,现在达到八千八百八十八间。可以想象当年这里车水马龙,高朋满座的场景。

每个家族逃不过兴衰更替的规律,夏氏家族也是如此。子孙后代骄淫奢侈之风日益加重,福寿膏者有之,盗窃财物者有之,卖房卖地甚至卖儿卖女者有之。现在有夏家后人,一下子要把1万多平方米的房子全部卖掉。夏金桂就是以一个大金主身份回去接手房子。

大厦开始摇摇欲坠,夏尚书辞官成为压倒夏家最后一根稻草。失去家族庇护的族人,败光家财,流落街头当起了乞丐。夏金桂就是以救世主的身份回去。高高在上,俯视众生。

荣国府里,李纨,尤氏,贾环,贾探春四人坐在桌子边。一边喝茶一边商议事情。李纨:“环弟,你打定主意要进入山西?”

贾环:“志在必得,现在越来越乱了。白莲教蠢蠢欲动,西南战事又占用了太多军队。户部已经没有余钱。一旦北方陷入战乱,我们退无可退,守无可守。很是被动。整个运河沿岸,一马平川,事情不测,家族经营毁于一旦。”

尤氏:“我们可以回金陵。毕竟金陵是老家。”

李纨:“还是去姑苏。姑苏繁华。”

贾环:“不,一乱起来,你们哪里都去不了。去了也不安全。离京城最近,又能够防守的地方,只有山西。我们可以很快进入那里,并守住那里。”

贾探春:“山西整体地形四面环山,东有太行,西有吕梁。与蒙古、豫陕相邻,雁门、平型...更是难攻。”

贾环:“链二哥曾选择骑马沿着进入晋的线路行走,风尘仆仆走完全程。绘制了详细的地图,收集了全面的资料。为我贾家谋划好了危急时刻退路。”

李纨:“既然贾琏早有谋划,照着做就行。你到了山西要怎么办?”

贾环:“普及知识、兴办工厂、兴建水利、种植桑树、开垦农田,将山西逐渐成为各省榜样。”

李纨:“猪肥了挨宰。你要怎样防备?”

贾环:“所以才要联系夏家,交好当地地头蛇。还要准备武装,抵抗外部敌人进入山西。”

李纨:“你是说,将与贾家亲近的军队调往山西。”

贾环:“不,就调贾家的军队。将贾芸调到太原。”

贾环:“惜春,智能儿,妙玉,以信仰佛教,去五台山学佛。随时都可以走掉。秦钟去山西办学好了。两位大嫂子作为香客上香好了。”

李纨:“你想的倒周全。就不知要花多少钱?我们是否能应付过来?”

贾环:“山西煤炭产量高,一半县就是产煤区,钢铁产量也不错,通过大运河将产品运向南方,我们不过是换个经营方向而已,不会造成资金紧张。”

贾探春:“以前我们对资金使用,太过谨慎,宝钞对外流通,限制太死。就不敢将宝钞投入外部市场。实际只要不形成挤兑,一份金银可以提供几倍的发行担保。”

李纨:“我们放出去容易,向客户对付无法解决。今天用的爽,明天日子就艰难。还是做为往来交易的中间结算货币好了。这也是对老百姓负责。”

贾探春:“我们将宝钞束之高阁也不是办法。最后还不是砸在自己手中。不如将宝钞购买各地物资,以当地商业存银做抵押,有多放多,又少放少。”

贾环:“这样也算稳妥。我们对资金去向建立台账,可以在后面交易中,收回等额宝钞。”

贾探春:“只要信用建立起来,百姓肯用。根本不用害怕。”

贾环:“我们害怕的是朝廷那帮大老爷,为了钱财,不顾百姓死活。发出的宝钞要我们会账。以前的宝钞不就是烂到无人要。”

贾探春:“该死的户部官员,真是丧心病狂。”

贾环;“就是能够保证兑付,也不行。钱多了,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