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说谎(1 / 2)
按大靖律,若沈杨将自己高中的名额卖了,是无法以原户籍再去应考的,也没有再次高中的可能,换句话而言,是他考中的户籍被人代替了,也就是说他是个没身份的黑户。
显然这是孙县令骗大家的,他利用自己县令的公信力,欺骗了这些淳朴的乡野小民。再加上沈杨受了这么重的伤,一般家庭更愿意用钱来救孩子。
只有一点他没想明白,他一个县令需要秀才的名额吗?他在为谁换名额?要是不将这幕后之人找出来严惩,估摸沈杨日后还会有危险。
他不会每次运气都这么好的,依他看打傻绝对是他福大命大。
韩宗泽在沈小棠耳边嘀咕了几句,沈小棠会意地点了点头,跟他眨了眨眼,示意她瞧好了吧。
“奶奶,这脑袋上的毛病可是绝症啊。治好就花多少钱都行,要是治不好,我四叔这一辈子痴傻,别说娶媳妇了,他这一辈子也难以为继下去啊,我们需要钱啊。”
孙县令很是欣赏的点了点头:“你家孙女说得对啊,趁着现在病症轻,兴许还能救得回来,只要人是好的,你还愁他考不中吗?”
沈老太握着儿子的手,不知如何是好。
她确实想要钱的,但儿子辛苦这么多年才得来的功名,她也不想撒手,她将希望寄托在沈小棠的身上。
无论是去年的果脯、冻柿子、糖葫芦,还是今天开春的小鸡、糖水罐头、凉皮、米糕,哪一样不是赚钱的生意,就连她这个领工资的都存了小两百两的银钱了,何况她呢。
“小棠,要不你拿个主意?”
沈老太希望她能拒绝,希望她能慷慨地拿钱出来,包揽下沈杨的治疗费。
一个炕头睡了三十几年的沈老爷子一下就听她话里的本意,气道:“你问孩子作甚,她一个孩子能决定什么?”
“那你说咋办?咱家老四咋办?让他傻一辈子吗?但凡有一点机会,咱家就是砸锅卖铁也得治啊。”
“那就砸锅卖铁,四处筹借,只要我活着一天,就治他一天。”沈老爷子心一横推辞了县令的好意。“青天大老爷,您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家里的钱还能撑一撑,我们不卖。”
沈小棠急着开口,就被沈老爷子瞧了出来,将她一把扒拉开。
“行了,你一个女娃子别掺和大人的事儿了,这天塌下来还有个高的顶着。”
孙县令轻叹一声并没有强求,但看得出他很是遗憾:“难得我们湟源县出了个秀才,这真是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五十两太少了,沈家这些年交得束脩都不止五十两了。”
沈老爷子斥责多嘴的韩宗泽:“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多少钱,我都不会卖我儿子的功名。”
孙县令心领神会:“老伯,你的遭遇我深表同情,不如这样,我个人再出五十两给你凑个整。五十两作为你供养他读书的支出,剩下的五十两作为治病的药钱,你要是同意的话,我们就将手续办一下。”
如果说五十两不足以动摇众人,那这一百两属实打动大家了。
毕竟,家里存个十几二十两就算富裕了,有个一百两是个什么概念?就算沈杨现在是个傻子,有闺女的人家也抢着往他家嫁女儿。
沈庆攥紧衣摆:“爹,要不……”
“闭嘴。”沈老爷子压根没给他说话的机会,眼见孙县令要无功而返了。
“老伯,出了这么大的事儿,你的心情我能理解。湟源县出了秀才不容易,我也是为了咱们湟源县着想,如果你改变了主意,就来衙门找我好了,这扇门永远为你敞开。”
沈老爷子连连道谢,沈庆却捱不住了,人家找上门是人家求他们,他们可以谈条件,要是他们找上门,就是他们求人家,没准现在的待遇都没了。
“爹,那可是一百两银子啊,兴许有这钱我们就能治好四弟了,县老爷不是说了吗?只要恢复意识,还能再考中的。”
沈老爷子不同意,见他还缠着游说自己,彻底恼了。
“够了,你以为秀才是你读两天书就能考中的?眼见秋收了,你四弟是秀才,咱一大家子的粮税就不用交了,这里里外外省出来的不是钱吗?就你眼皮子浅。”
沈庆顿时哑声,地里的庄稼一年少说能收个三五十两,只是缴税要缴一半还多,让人口众多的沈家略显拮据,若是不交粮税都能剩下,这一百两有个几年全出来了。
一道声音不和谐的响起。
“哎呦,你们这是听谁说的?上面的政令早改了,之所以给考中的秀才免赋税徭役甚至奖粮食,都是为了他能继续参考,获取功名,对朝廷有所作为。像令公子这样的……”
孙县令微微一顿,一副不忍实话实说道:“估计很难恢复,朝廷怎么会反过来花钱培养他呢?”
这一句话无疑是压垮沈家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人能在利诱之下恪守住底线,只能说明利益不够。原以为秀才的名额在沈家就可以免税,沈家也能人丁兴旺。
这下好了,不仅人被打傻了,连免赋税的机会都没有了,若再不抓住赔偿的机会,他们真的要人财两失了。
一旁的村民也忍不住劝道:“沈老哥啊,这是咱们县令厚道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