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 梭峪之战,独立团飞艇登场!(1 / 4)

加入书签

关于独立团设计的飞艇,在此之前其实就是热气球。

热气球这东西无法控制方向,只能随风飞翔。

经过反复改进,终于达到顺风向可控。

将加热的氧气瓶放入气球篮中,穿过高空平流层,热气球至多能上升到12000多米!

当然。

赵刚自然是不可能让气球飞那么高。

按照轰炸机的目投轰炸高度,如果是目视投弹轰炸不会超过5000米,否则什么都看不见了。

如果是雷达辅助轰炸,甚至可以在万米高空投弹,不过命中效果就不好掌握了,因为炸弹也会随风偏,独立团也没有这东西。

至于扔炸弹的时机,要计算所使用炸弹的质量、风向风力以及目标周边,是否有山头等可能阻挡炸弹滑翔的物体,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弹手的经验。

“我们独立团有一种武器名叫飞艇,这是一种挺状气球篮的热气球,可以在天空飞行,并承载近800斤的炸弹。”

“空投炸弹每枚重在2.8斤~4.5斤,一共可以携带超过200枚炸弹。”

“既然对方在丛林中拉出了隔离带,那么我们就越过这个隔离带,利用燃烧弹引起山火,让鬼子被迫放弃地理优势。”

“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日军联队,我想将毒气弹回敬给他们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日军在华夏大量使用毒气弹,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哑弹和缴获的毒气弹。

眼下717团对于梭峪唯一的优势就在于处于上风口,而独立团现在的底蕴恰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完成对敌人的袭击!

利用热气球进行作战,其实说起来也并不是赵刚的首创。

热气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扮演过许多重要角色,譬如保护脆弱的据点免遭敌方飞机的攻击等。

但在侦察机出现之前,其最重要的作用却是侦察敌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里广泛使用的热气球是一种作战装备,这种装备向没有任何金属或木制骨架的气囊里充入空气或煤气,使之比重较空气轻,从而得以升空。

当时的热气球有两种用途。

其一是用来监测敌军地面或海上部队的行动。

其二是将之固定在防空阵地上,用来对抗敌军的飞行器。

在离火线较远的阵地里,炮兵部队使用的热气球都是用绳子系在专用绞盘上的,气球下方吊着的柳条篮子就是侦察兵的藏身之处。

由于有绳索与地面相连,升空之后一般不太颠簸,所以观察效果比普通飞机更好,而侦察兵利用这种便宜的热气球就可以很清楚地确定打击目标的位置,或是在必要时校正己方炮弹的落点。

在无线电诞生以前,篮子里的侦察兵就靠旗语和地面部队联系,或者也可以把写有信息的字条绑在重物上丢下来。

即便是第二次世界正在进行大战之时,许多国家用气球迎接和抵抗敌人,并赢得了战争。

比如1940年,德空军对苏首都发动了袭击。

当它飞越莫斯科时,它看到无数的气球在风中漂浮。

气球被钢缆连接成一个网络,紧紧堵住了德飞机的飞行路线,导致许多德飞机与钢缆网络纠缠在一起,造成人员伤亡。

比如1944年英军方在伦敦上空部署了1700多个防空气球,以抵抗英在伦敦的国防战争期间德飞机的入侵。

在战斗机和高射炮的密切配合下,他们摧毁了231枚德国V-1火箭!

由于地面火力和空中的战斗机都会对热气球造成实际的威胁,所以长时间悬空作业的气球侦察兵其实是在从事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

而他们应对危险的工具却只有降落伞而已。

717团参谋长欧阳家祥闻言大喜,不过眼眸中隐隐有所担忧。

“这个主意好倒是很好,只不过这种飞艇是需要燃烧才能够起到动力的,而然烧就需要有火光,在夜间移动时会成为敌人的活靶子,夜战肯定是不能够完成。”

“如果是白天,那就更不用说了,以敌人的目的很轻松就能够发现,飞在天上被打下来的风险是很大的……”

赵刚轻笑着摆了摆手。

“要打热气球也不是这么容易的。”

“根据升空的高度,热气球将会上升至2500~3000米左右高度飞行,步枪射程难以达到,无法对飞艇造成伤害。”

“如果日军派遣战斗机进行摧毁,战斗机的机关枪打出的常规子弹往往贴着气球的气囊就滑开了,根本就没什么杀伤力。”

“如果战斗机等贴得够近了再开火,也不是没有打中的机会。只不过,飞得太近的结果往往会冲入热气球下挂着的钢索阵,一旦机翼被这些钢索给绞住,飞行员还来不及歼敌自己就得殉国。”

正如赵刚所说。

“打气球”实在是个技术活,因此各国军队会不约而同地把打中气球和击落敌机作为同等战功进行奖励。

在确定了使用飞艇攻击可以保证安全,717团顿时一片大喜!

八路军相较于日军,在空军上面十分薄弱。

尤其是八路军更是没有自己的战机,对于日寇的攻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