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铁甲时代(二)(1 / 2)

加入书签

其实在这一阶段也有其他炮塔设计模式比如说萨克森级铁甲舰采用了露炮台加中央炮房设计。

前部是可旋转的露炮台,后部安装有四门主炮的炮房,前后部火力为两门主炮火力,侧部4门主炮的火力。

勃兰登堡级采用了轴线炮塔设计与统一口径主炮射击(统一口径不统一倍径)但是这些设计均不是主流.

对角设计能够在最大限度的保证铁甲舰正前方火力以及正后方火力,并且对角火炮布局允许战舰主炮向另一方向射击。

但是对角设计使用条件苛刻,只有敌方舰艇位于正前方才能将敌方舰艇同时置于两座炮塔的射界。

当位置稍有偏移,两个炮塔就只能各自为战。

缺点二,对侧射界可以忽略,铁甲舰整体炮塔非常短的情况下可以调转炮口轰击另一个方向。

但是在这种条件下射击也非常小,对方的航速稍微快一点就无法。

如果铁甲舰在服役后期更换了主炮,就无法向对侧开火。

缺点三,要求主炮同高度的正前正后侧没有任何的阻挡,直接导致副炮只能布置在狭窄的艏楼或者说采用炮廓炮设计对副炮限制极大。

还有一个让人脑壳疼的缺点,如果两座对角舰炮之间相隔的距离比较远就会出现火力空白区,火力空白区不在任意一门主炮的覆盖范围之内。

在认识到火力空白区域难以集中全部火力问题之后,各国海军开始尝试轴线炮塔设计。

但是没有任何直接的战争可以证实轴线炮塔优于对角炮塔,各国海军只能选择在舰艏对敌这个失败的思路中继续钻研并且尽量弥补舰艏对敌思路的不足。

所以两座舰炮之间的间距开始拉大,主炮在另一个方向上拥有了更强大的火力。

这种拉大间距的补救模式能够显著增加对侧射界,但是正前方与正后方依旧存在火力空白区。

实际上,铁甲舰之所以存在火力空白区就是因为艏楼和艉楼阻挡舰炮射界,课上对于铁甲舰而言艏楼和艉楼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没这俩,铁甲舰实在是没地方放副炮了......

理论上来说副炮全部使用炮廓炮设计,能够让让两座主炮拥有最大射界,彻底消除火力空白区。

但是炮廓炮设计无法安装大口径的副炮,缺点太明显。

更何况如果要追求对侧射界的话,还不如直接采用轴线炮塔设计。

各国海军在那个时代非常的纠结,他们急需要见到一场能够证实T字头思路要优于舰艏对敌思路的战争。

铁甲舰时代的装甲材料包括普通钢,熟铁,表面渗碳钢装甲等。

具体采用哪一种装甲则取决于各国海军兜里有多少钱。

在这个时代装甲的防护以全面防护为主。

针对火炮的防御则是中央炮房以及露炮台模式。

中央炮房模式可以理解为在舰艇的中部安装有一个四面全部由大量钢铁围起来的小房子,房子的4个角上是4门主炮。只有缺点没有优点的设计不说也罢。

军舰装甲安装模式可以分为内倾,外延,垂直三种形式

垂直装甲,装甲带垂直于水面,最省吨位,但是装甲厚度相同时,防护效果最差。

内倾装甲,能够显著缩小甲板面积,降低薄弱防护区,上层建筑逐渐缩小,储备浮力不足,但是在近距离交战时有一定的优点,骨骼惊奇法兰西亲睐这种设计。

外延装甲,甲板面积显著增加能够安装更多的武装,高海况复原性更强,储备浮力更大。

但是面对高弹道弹药被灌顶的几率最高,但是这三个设计之间并没有明确的优劣。

总之垂直设计最差就是了。

新的时代即将到来,铁甲舰又当如何自处?

随着科技的进步,蒸汽机的马力直线上升,纷纷逐步成为的落后的设计,曾经占领甲板数千年之久的风帆移除,舰艇的航速越来越快,曾几何时渴望而不可求的20节级别的航速成为了现实。

各国海军开始对未来的战争形势感到迷茫,如果战舰的航速依旧是十Mhm五六节,那么双方对冲还有成立的可能。

毕竟三五公里的距离就够对面航行一段时间了,但是航速在不断加快,火炮的射程也越来越远,舰艏对敌的使用条件越发苛刻

撞角的使用难度越来越高,在干不掉敌人的情况下,干掉自家战舰的事故屡见不鲜。

新时代的战舰应当如何建造?炮塔应当如何设计?

随着交战距离的不断增加水平甲板是否需要增加厚度?炮塔又当如何安装?

世界海军在19世纪80年代进入了彷徨期,思想激烈交锋的时代来临了。

1889年9月30日采用轴向主炮布局的君权号战列舰开建,舷侧最大火力输出模式,宣告着战列舰的复苏。

但是直到1891年君权号战列舰下水的时候,英国皇家海军依旧感到彷徨,他们并不清楚自己这种试探是对还是错?1894年远离世界中心低远东地区,决定一个垂垂老矣的世界大国的命运的战争正在爆发。

这场战争标志的世界战舰设计模式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