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夺岛战怎么打(1 / 2)
对于夺岛战役的预备方案,人们实际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想法。
现代有一些专家提出的一个方案想法,不主张采取包围的战役方案,理由主要是分散了兵力,不利于速战速决。
这个想法未必与实际情况相符,整体包围仍不失为夺岛战役的首选方案。
采取整体包围的战役方案对尽快完成夺岛任务更有利。
同时,从现实条件来看,也能够实现。
夺岛方拥有数倍于对手的兵力优势,不用考虑兵力不够的问题。
作为夺岛方,兵力优势是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如果与驻岛方实力相当,是不可以轻易发起夺岛战役的。
显然易见,驻岛者占据着隔海的地利条件,如果双方实力相当,夺岛方要想获得成功十分困难。
最好有数倍于驻岛者的可用兵力储备,便可放心发动夺岛战役。
现实情况是这个条件已具备。有人认为如果采取整体包围,分散了兵力,不利于速战速决,实际是不存在夺岛方兵力不足的问题。
整体包围在心理上对驻岛者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有利于分化瓦解其斗志。
夺岛者发动夺岛战役的目的是占领本岛,而非消灭岛上有生力量,这是一个关键和重要的问题。
整体包围可以对驻岛者形成腹背受敌、孤立无援境地的态势,配合以气势压制,在重兵压境、抗击无望获胜的情势下。
即使顽固分子坚持抵抗,内部也会迅速分化瓦解,从而大大消减驻岛者的抵抗力。
虽然这是可以预期的效果,但夺岛者并不会给予对手多少喘息的机会,并不指望驻岛者会整体投降,不会放松攻势。实际上给予对手投降的时间只能以小时计,不可能也不会拖太长!
整体包围不等于四面进攻,可采取正面进攻,两翼防御,背面佯攻的方案,分散驻岛者兵力。
整体包围不是平均分配兵力,而是有重点的进攻,两翼和背面以防御为主,但如驻岛者空虚处仍可适时发动进攻。
关键是在有可能出现援兵的背面或两侧翼,布署大量战舰伏击待命。
正面在第一波次攻击后,配合陆战队,以排山倒海之势穿越海峡压向海岛,这样的战役没有不速战速胜的道理。
其实夺岛战在林加德那个世界有着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英阿马岛之战。
这一场以岛屿夺控为核心的局部战争,堪称现代夺岛战的经典。
然而,即便对于中世纪甚至林加德所处的这个世界来说,这场战役依然有其独到的地方,可以用来参考。
马岛地处南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通往太平洋的要冲,也是通往南极的前哨阵地与中转站。
该岛距阿根廷大陆最近处只有510公里(275海里),距落日帝国本土却远达12831公里(6928海里)。
即使距最近的英属阿森松岛(位于南大西洋)也有6033公里(3258海里)。
马岛由索莱达岛(东岛)和大马尔维纳斯岛(西岛)等2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总面积约162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2000人,多为英裔,首府斯坦利港。
除东岛和西岛外,马岛中面积较大的岛屿还有南乔治亚群岛和南桑德威奇群岛。
南乔治亚群岛位于马岛东南约1300公里,面积约3700平方公里,岛上多山,气候严寒,无固定居民。
南桑德威奇群岛位于南乔治亚群岛东南约600公里,面积约310平方公里,岛上多山,常年覆盖冰雪,无常住居民。马岛资源丰富,有铝、银、铁、铅、锰、天然气、石油等矿藏,仅大陆架石油储量就达60亿桶,是落日帝国北海油田储量的数倍。
渔业与动物资源也极为可观,每年各种鱼产捕捞量约为300万吨。
英阿马岛争端,是殖民列强掠夺南大西洋岛屿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
阿独立前,落日帝国同西班牙曾为争夺马岛发生过武装冲突。
1816年阿独立时,宣布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委派了行政长官,并派兵驻守。
1833年1月,英派兵攻占马岛,驱逐阿总督和驻军,维持其殖民统治近150年。
长期以来,阿坚持对马岛的主权要求,与英方举行多次谈判未果。
1982年2月,英阿两国在纽约会谈破裂。阿出于内政、外交及经济上的需要,决心以武力夺取马岛及其附属岛屿。1982年4月2日,阿军地面部队突然在马岛登陆,马岛战争随即爆发。
作战开始前,英军运用卫星、舰船跟踪、航空侦察等多种手段,掌握了阿军大量重要情报。
在夺取南乔治亚岛、佩布尔岛及登陆圣卡洛斯等各次作战行动前,英军都情报先行。
派遣特战力量登岛侦察,重点查明岛屿航道、水深、滩头及雷场分布和阿军防御重点、兵力分布、火力配系、机场港口等情况。
通过侦察,英军掌握了阿军位圣卡洛斯方向几乎无兵力防守。
但在进入圣卡洛斯的咽喉要道佩布尔岛上部署有守卫部队、雷达站及野战机场这一情报。
据此决定先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