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京城世家鸡飞狗跳(2 / 3)

加入书签

一重“秦八爷”身份的只有两名心腹侍卫,一个是竹漪,另一个是松涛。

陆禁不方便经常出京,而竹漪出身江湖门派,更熟悉武林掌故,因此她一般都在水风楼中代陆禁处理下八门事务,拓宽消息来源渠道、打理江湖交易;松涛则原本就出身京城,熟悉各路达官显贵,日常伴在陆禁左右,帮他往来联络这些年被攥着小辫子绑上贼船的纨绔子弟,定期跟他们收集八卦,算是京中的大管家。

两人各司其职,分管下八门在京城和江湖的线人,身上的任务都不算轻松,在陆禁有吩咐的时候才会换班。譬如主子这回要派人跟踪洛小引,松涛论轻功、身形灵巧与隐匿气息不如竹漪,于是换了竹漪回京来办事。

而只有极其特殊的情况下,两人才会同时搁下手里的职责一齐出现在陆禁身边——那便是“李公子”的事又有了新的进展。

此事的重要程度在下八门中位列第一,因为它不仅是下八门最初成立的契机,还是这个情报组织一直存续的终极缘由。

陆禁说是陆家长孙,世家贵子,但到底还是个没入仕的少年,家里说了算的也不是他,于八卦一事上即便再如何有能耐,那也终归是小打小闹,既无人手又没财力,成不了太大的气候。陆禁之所以能建立起“下八门”,且在京城江湖之中将势力发展壮大,实际上一直离不开祖父陆呈的暗中支持。

陆呈那么一个令天下交口盛赞“心怀天下”、“中流砥柱”的古板老头儿,自然不会是对陆禁收集来的八卦感兴趣。他提出答应帮陆禁的条件是找到一位“李公子”,而此人身份神秘,失踪已有数年,线索又十分匮乏……陆呈打好了算盘,物尽其用,他要陆禁充分发挥这方面的才能,去把人找出来。

陆禁当年年纪还小,不小心露馅儿被祖父得知了这点算不得正经的小癖好,缩脖端肩等着老爷子大发雷霆挨一顿板子,谁知老头脸色变了几变,最终竟没说他什么,还提出要帮他弄个更像样的组织,只不过有个找人的小条件。陆禁劫后余生,顾不上想太多,顿时像个做错了事却没挨罚的小动物乐得摇尾巴,没多想祖父说的条件便一口答应下来,直到真正找起人来才捏着鸡零狗碎的线索无语问苍天,方知自己被老头子算计抓了壮丁——天下哪有白给的饭?亲亲的祖父都不能随便信!

彼时松涛传书回京,一封讲陈年旧案的进展,说密探根据以往线索追至阳安县境内,在那里找到了疑似见过这位“李公子”的村民。据那人所说,“李公子”的父母在他大概八九岁的时候双双染病亡故,没几天那孩子也不见了踪影,大家都以为是和他爹娘一样染病死了,也没人再过问。

另一封信则是讲洛无印的新案:道他参加比武大会夺得了第一,将要继任武林盟主之位,却又不辞而别,武林盟找上门来,说要花重金买他的行踪,问陆禁给不给。

把旧案子查个水落石出是当年陆呈答应帮陆禁建立下八门的条件,因此旧案中失踪的兄台一直算是陆禁的财神爷爷,一搬出来准保好使,甭管跟祖父要什么,老爷子就是再肉疼也得答应这孙子;而新案子不过是个闲暇之余的消遣。

财神爷和洛无印一比较,孰轻孰重一目了然,陆禁当然得紧着先办这桩差,至于松涛请示的事便让他自己看着办:既然冤大头找上了门,那就看看他们的诚意,多讹点儿钱再说。

老爷子对“李公子”相关的事慎重得出乎意料,接到传信后沉思了一会儿,安排陆禁带上几个心腹亲自去阳安县确认,摆明了是不全相信他和陆禁一手建起来的下八门。

若说以往陆禁还瞎猜这个财神爷是不是祖父失散多年的私生子,自己论辈分或许还该叫声叔叔,此时则彻底打消了这不着边际的念头。

能让祖父如此慎之又慎,财神爷的身份必定非同小可,难保不是皇亲国戚。

要是想得再大胆点儿——

庙堂江湖对三任先帝的死因议论纷纷,但不论哪一种都和当今太后脱不了干系。也正是因为庆和先帝一脉都死绝了,太后才能从宗室旁支选出来的眼下龙椅上坐的小皇帝。倘若“李公子”是庆和先帝一系中某条幸运的漏网之鱼,那……

那该是多么大的一桩八卦!

叫八卦甚至都跌份儿了,这种不能写进史书的大事,它应该叫深宫秘闻,或者庆和秘史……若干年后故事流传于各大说书先生之口,余音缭绕于惊堂木之下,谁知道那所谓的“野史”,方才是正史呢!?

陆禁当即觉得浑身血液都沸腾了。

他这一沸腾,顺理成章地牢牢抱住财神爷的大腿,转而把相较之下不值一提的小虾米洛小引抛在了脑后,没多想便撤了盯梢的竹漪启程去阳安跟松涛汇合,临走也没想起来把要洛无印当上武林盟主之后又跑了的事跟她说。

等他在和竹漪去往阳安的路上回神想起来自己疏漏,忙里抽空问起洛小引的时候,得知洛小引已经呜呼哀哉——被武林盟五花大绑捆成螃蟹似的拖走了。

这事儿虽然和陆禁扯不上什么关系,但若是那天他及时透给洛小引点儿风声,她也许就不会被这个从天而降的罪名给冤住。洛小引毕竟是个姑娘,看起来力大凶悍却不会武功,对上陆禁的轻功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