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迁都和重建朝廷之议(2 / 3)

加入书签

富庶的地方便是江南,赋税人口都远超北方。

太祖立国之时,本就是定了南京为国都,成祖封藩北京,加上北京是边防所在,为了抵抗蒙古人,才做出了天子守国门的决定,把都城迁到北京。

而眼下建奴远遁,蒙古人归附,再加上我禁卫军强大无比,边防已经没有以往那么艰难。北京城毕竟太过靠北,远离大明中心,每年光是往北方运送漕粮和各种物资,便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既如此,何不把都城迁回南京?”

迁都南京?朱由检非常震惊的看着洪承畴,他万万没有想到,洪承畴在这个时候竟然提出了迁都这个想法。

“陛下,臣之所以提议迁都,还有另外一个思量。北京城虽然经过清理,但各种关系仍然盘根错节,勋贵们武官们的势力还是很强大,而整个朝廷中的文官,大部分也都心思莫测。咱们在江南悍然对士绅阶层下手,宣布均田令,把士绅地主们的田地夺了分给无地百姓,触犯的便是朝廷所有文官们的利益。

陛下远在江南,朝廷官员对此根本无可奈何。但若是返回北京城,势必还要面对这些文官。”洪承畴继续道。

朱由检想起这些时日,无数被送到江南的朝廷官员奏疏,大部分都是劝谏自己不要均田的。

“朕会怕他们?”朱由检冷笑道。身为皇帝至尊,手中又握有强大的军队,朱由检岂会害怕一群除了会吵吵其他都不会的文官?

“陛下自然不怕他们。但陛下想好如何面对他们没有?”洪承畴问道。

“......”朱由检愣了。这个他还真没想过。

自南巡以来,他做的每一件事,不管是在山东对付德王鲁王,进行宗藩改革,还是分田审判山东地主,从来都没有征询过北京朝廷。扬州整顿盐政,江东均田释奴,所做的一桩桩事情,都和大明祖制相违背,都颠覆了大明的旧制,可以说朱由检最近这些时日的所有作为,都是在颠覆旧有的制度。也就他是皇帝,换个人做的话,都是绝对无可争议的造反!

朱由检也是造反,不过确实造自己的反,造朝廷的反。如此,和朝廷其实已经是决裂,已经分道扬镳。

“陛下,咱们这数个月来的作为,都没有通过朝廷,相比朝廷大臣们也都是不认同的,咱们做的所有事情,也都没有通过北京朝廷的手。既然如此,还要北京朝廷何用?”洪承畴继续道。

还要北京朝廷何用?朱由检再次愣住了。这是建议自己直接抛弃北京朝廷吗?

“陛下,咱们现在所采取的制度和以往已经绝然不同,旧日制度根本已经不再适合,旧日官制也应该进行修整。若是再回北京的话,就必须面对北京朝廷,只能在北京朝廷上进行改革。到时必然会遇到极大阻力。而且朝中官员,和咱们志不同道不合,还让他们继续呆在位置上又有什么用处?倒不如把一切都推倒重来,在南京组建新的朝廷。”洪承畴侃侃而谈,说着自己的谋划。

朱由检仔细听着,脑子迅速思考着,不得不承认洪承畴说的非常有道理。到了现在,整个北京朝廷和自己要做的事情格格不入,再留着他们其实也没多大意思。

逼着一群心思不在自己身上甚至对自己心怀怨恨的臣子,为自己继续做事,更是没有什么意思。倒真不如重新组建新的朝廷。

但是......

内阁,六部,三寺,两院,外朝内朝,整个朝廷就如同一台复杂的机器,有上千官员数万吏员构成,以内阁为首六部为辅,管理着整个庞大的帝国。

整个朝廷到了现在,经历了两百多年的磨合,在规章制度方面其实已经非常繁杂。这些制度破坏起来很容易,也许只需要一把火便可以全部焚毁,但是重新建立一种制度却非常之难。朱由检虽然很想重建一个崭新的大明,但到现在还没有做好完全取代旧有制度的准备,只是按照自己心中的想法一步步去做,并没有想过一下子全部推倒重来。

不能不说,洪承畴的提议太过大胆。听起来好像很美,施行起来恐怕会有很多困难。

当然,朱由检也清楚洪承畴的心思。要是在南京城重建朝廷的话,整个朝廷自然要以他为首,论资历洪承畴是第一个“投效”朱由检的高官,论能力也是上上之选,武能统兵杀敌击败蒙古人,文能经略一方,论资历论能力做个首辅完全没有问题。恐怕不止是首辅,洪承畴还想着自己曾经许诺的丞相一职吧!而唯一能和洪承畴相争的只有远在开封的温体仁,不过要是完全抛弃北京朝廷的话,温体仁旧日的官职人脉就全废了,再加上功劳不如洪承畴,在和洪承畴竞争丞相中已经落了下风。

“在南京组建新的朝廷说起来容易,坐起来恐怕非常麻烦。首先一点,需要的官员从哪里来?”朱由检忍住了诱惑,缓缓问道。

“科学院,商贸学校毕业生,这数年来,陛下用的那些人都已经成长了起来,是该让他们挑起大梁了。”洪承畴建议道。

从刚登基时天启七年筹建皇家科学院和商贸学校,到现在已经五年时间,科学院和商贸学校却是培养了不少人才,这些人或者在皇家商贸商行及海贸商行任职,或者在陕北山东宣大辽东做官吏管理地方。洪承畴便是建议从这些人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