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搞个篮球队(1 / 2)
陆熙开着自己的大奔,去球队户外的临时训练场看看,这是他第一次作为老板面见球员。
现在他们还没有像样的室内训练场,只能在户外搞,活脱脱就是米国篮球五六十年代的训练条件,这样显然不能打出高水准。
未来一定要把训练正规化,高强度化才行。
不过成立粤中市篮球队的事情,终于有了着落,要在这里搞一只球队,相关的手续果然很麻烦,搞了半天之前买球队给陆熙那个人,很多手续都没有落实清楚。
这个年代办事难的问题尤为突出,陆熙是压着火把这些审批和注册的事情完成的,有种雁过拔毛的意味,像是体育局这种清水衙门,陆熙人脉有限,认识的人仅仅是普通的办事员,所以自然要遭到这种阻碍。
这是时代最后的垃圾,用不了几年,都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桶,促成这个的,是未来的网络媒体,要是谁不为民办事,那网络上一曝光,自上而下的压力,都会形成监督。
为了不得罪人,把自己办篮球队的事情低调处理,陆熙忍了,毕竟现在自己在粤中市成了风云人物,树大招风,在格局尚未在自己掌握中的情况下,还是不要高调的好,否则到时候像是蒋兆山之类的人又要对自己不利的。
创业前期高调做事,是为了吸引资金,不得不用一些哗众取宠的手段,可创业一旦成功后,就越要低调,这就是所谓的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
球队现在有十三名球员,在陆熙看来,虽有潜力,但还未完全激发,现在这支球队,基本就是在烧钱,陆熙每个月给他们开三千的工资,让他们感激涕零。
之前他们每个月不过一千多块的工资,还要自己买球衣球鞋,现在陆熙当了老板,每个月三千,还包最好的球衣球鞋,这样他们的训练效能才能提升起来。
其实三千块的工资和真正的职业球员比起来,还是差距不小,不过,陆熙深谙工资太高,会让他们失去动力的道理,就好像后世的国足球员一样,工资虽高,可踢得很臭,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形成良好的职业运动习惯和消费习惯,这样才能匹配高薪。
陆熙前世并没有搞过球队经营,原因还是资本不够,几百亿虽然看起来可以搞,不过,一支球队的运营不是光有钱就够的,还要足够的经营管理能力才行。
为了弥补前世的遗憾,陆熙铁了心要搞这种烧钱的玩意儿,一旦搞成,球队就会从烧钱机器变成赚钱机器,未来的篮球运动,在国内将会变成最热门的运动。
这又是一个流量经济,球队的赞助和广告费不说,如果未来培养出一个NBA级别的球员,那未来这支球队就真成了摇钱树了。
陆熙曾经思考过,华国男篮,其实可以做得更好,至少不亚于欧洲,跻身世界前五。
陆熙大胆的认为,华国男篮只是在起步阶段的时候,出了点管理和运营上的问题,低效和干预过多,导致了初期就出了点小问题,加上后来市场化和运动员自身方面的一些小问题,导致华国男篮,只能在亚洲称雄。
思量间,陆熙已经来到了球员们训练场边,十个对练的球员看到年轻的老板陆熙到位,都鼓足劲卖力表现,想要获得陆熙的青睐。
就连两个场边观战的板凳球员,也是一脸严肃,他们也跃跃欲试,准备表现一把。
他们的教练黄大发,看起来也是卖力的纠正球员们的一些错误的投篮选择,陆熙是第一次见到这个浑身肌肉的教练。
在陆熙买下球队给他们加工资之前,这些球员大都想过转行,有的准备去篮球培训学校当教练,有的则直接不打篮球,摆摊做生意了。
其实陆熙评估过目前球队目前十二名球员,资质平平,仅仅是CBA板凳球员的水平,陆熙现在要做的是,打造一支球队的精气神,未来球员肯定还要更新换代,让水平更高的球员加入。
精气神对一支球队至关重要,这是一支球队的灵魂,如果未来有高水准的球员加入,那将会起到强大的催化剂效果。
大热天,户外篮球噼里啪啦的在水泥地上拍,激情满满,不过,在陆熙看来,仅仅也是糊弄下外行人的把戏。
陆熙自己本身懂一些篮球,所以还是能看出个大概,这些球员很有激情,不过训练的技术有些过时,别说和国际水平比较,就算是和国内最高水平比较,也还是有差距。
陆熙看出来,这一切源于教练黄大发的执教有些死板。
黄大发,陆熙打听过,之前在CBA打过一段时间的主力,不过后来受过伤,就退出来了,大概是因为消费习惯不太好,欠下一屁股债,所以才出来当教练维持生计。
外行人看起来这算是高水平的球赛,进CBA,都还有些吃力,更别提和NBA水平的球队做比较了。
“停下来吧,黄教练,大热天,球员们这么练,效果不行。”陆熙走到激情满满指挥球员训练的黄大发面前,让他们停下来。
黄大发一愣,大概是因为陆熙在他看来什么都不懂,不过由于他是球队篮板,所以他立刻让球员们停下来。
陆熙随即开始普及他的那些新的篮球训练理论。
陆熙要打破现在这种死板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