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传世名琴(3 / 6)
,你我师兄弟也着实不好置喙什么。我想同二师兄说的是,那‘焦尾琴’当年为大师兄所得,他将此琴送给了唐氏,唐氏去世之后,将此琴留给了雪儿。”
二师兄闻言诧异良久,旋即言道:
“这般说来,那传世名琴‘焦尾’其实是在……”
我点了点头,那琴现在就在我们手中,至于台上所展示的那架古琴,虽琴音悠然悦耳,可却并非是那把真正的‘焦尾’。
“你如此断定琴的真伪?”
二师兄是个注重证据为实的人,自然不会轻易就断言此琴的真假了。
我其实也拿不出什么确凿的证据来,可我却敢对二师兄直言道:
“那琴是琬儿亲自鉴定的,琬儿极善音律,更懂琴音。”
琬儿说那是‘焦尾’,那它就一定是。
二师兄闻言,抿嘴一笑,他这是在笑我也会有今日。
我也忍不住低声笑出声来,偷偷言道:
“二师兄还未听过吧,琬儿的琴音……”
“这般说来,外人传言说你在宅邸中豢养一位技艺了得的琴姬……”
我连忙矢口否认,言道:
“绝无此事,二师兄慎言啊!”
说完,有些心虚的往琬儿那边瞅了过去,探探琬儿有无听到此言。
二师兄也想到自己方才确实是失言了,忙捂着嘴不再说话。
我这有媳妇儿在身边看着,怎么可能如同外界所言的那般沉溺于风花雪月从不加以节制呢?再睡了豢养琴姬也是需要银钱的,我一个被罚停了半年俸禄还得靠媳妇儿养着的人,哪有这个闲钱?
哎,苦啊。
欸,不过话也说回来,为何他们都提到我府中豢养琴姬这个传言呢?
我府中哪有豢养……
欸,好像,难道……
这回,我算是回过神来了,微微有些脸红,原来传言就是这么来的啊!
“既然并无此事,那在你宅邸中抚琴之人,莫不是你吧?”
二师兄带着几分调侃的口吻,有口无心的说出这句话来。
我一时结舌,这事还真不能随意承认,便开始支吾道:
“我琴艺如何,二师兄你又不是不知,当年古旷大师是如何点评我们的,你可是忘记了?”
一听到古旷大师,二师兄联想起过去的那些陈年过往,也是忍不住微微叹了口气,道:
“确实,当年古旷大师用‘形神’两字点评我们师兄弟众人的琴艺,现下想来,也仿若昨日,真是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古旷大师是位不出世的隐者,可他的琴技却十分了得,曾经教导过我们师兄弟众人一年的琴艺。
“当年大师点评我的琴艺,说是有其形而缺其神,可见绝妙琴技也是需要天赋的。”
我知道自己缺少这份天赋,所以从不在此道上过于强求。
“大师还说我形过于神呢,就是说我太过拘泥于形了。”
二师兄说完也是苦笑一声,可更多的还是在感慨大师当年借琴艺之说来教大家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
“也就是咱们的大师兄,能得大师一句‘形神兼具’的称赞了……”
一提到大师兄,我与二师兄都不禁微微叹了口气。
……
舞台上的热闹还在继续,将那传世名琴‘焦尾’展示与众人跟前后,小厮又捧上了一件长形礼盒,将盒子开启后,一根淡黄色长笛便出现在众人跟前,笛子与琴并放在一起,成了非常有趣的组合。
只听小厮用非常兴奋的口吻言道:
“此笛名为‘柯亭笛’,也是出自大家蔡邕亲制!”
众人闻言纷纷惊叹不已,如今竟可得见蔡邕亲手所制的琴与笛,能将这两者聚在一起之人,必定大有来头啊,纷纷揣测议论,一时间颇为热闹。
……
“蔡邕当年在柯亭之时,见屋东间第十六根竹椽可用,便取做为笛,故而此笛名为‘柯亭’。”
二师兄望着台上所展示的琴与笛,也是一阵感慨。
“东汉蔡邕乃文学大家,书法、音律堪为一流,这位东家定然很喜欢蔡邕之物,故而不辞辛劳,也要将蔡邕所斫之琴、所制之笛也要收归囊中了,那想必蔡邕的书帖拓印此人手中也必然会有的。”
凤来楼只是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而珍宝阁所展示的一些宝物都是拥有各自主人的宝物,有些人将自己的藏品放在此处展示除了收获人气博取名声以外,也有些是想要寻得更加懂得藏品珍贵的买主,一来对方能出得高价将藏品买回,而二来也不至于让藏品蒙尘。落入不懂行当不知藏品价值之人的手,也算是颇费苦心的了。
“说得不错,这位藏家确实十分喜欢蔡邕,故而只要是同蔡邕有关的一切,他都不惜代价也要将其收藏于库,煞费苦心啊。”
我闻言,嘴角微微上扬,言道:
“二师兄今日可是为这名琴而来的?”
二师兄点了点头,言道:
“确系为此而来,奈何这‘焦尾’名不副实啊。”
说着,也是颇为失望。
“难道因为它不是‘焦尾’琴,便能直接否认它是一把绝妙好琴么?”
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