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曲终人散(1 / 2)

加入书签

李世民故作为难,唉声叹气道:“两位爱卿说得都有道理,还真让朕为难,可大唐的律法又不得不遵守,如果随意枉为岂不乱了朝廷章法。”

这么一说,众人便纷纷出言表示依陛下处置绝无怨言。

绝无怨言?让自己处置?

这种顶杠的傻事李世民自是不会干,他说这话,就是想让人出来找个台阶,于是直接打起太极来。

“无忌,既然刚才如此说,此事便由汝去处置,就按大唐律来,既然已经杖刑,接下来该充军的充军,该砍头的砍头,汝说呢?”

长孙无忌正得意地眯着眼睛打盹,闻言打了一个激灵,赶紧摇头,暗骂李世民坑他。

如果在暗处阴人还行,真让他直接去执行,那岂不是明着得罪人么?

难道没看到程咬金、李道宗与房玄龄几人都盯着自己。

更何况李世民明显也不想李泰受到什么严厉的惩罚。

不说李世民,程咬金、房玄龄他们可都是不比他差的大佬。

想让他去出头,门都没有,想到这儿,长孙无忌赶紧拒绝。

“陛下,老臣前两日偶感风寒,导致头昏眼花,刚才都差点昏睡过去,明日正想请假三天颐养身体,还望陛下恩准。”

说完,干脆闭着眼像打盹似的一句话不说。

“这个老狐狸……”李世民暗骂了一句,脸都黑了。

你特么哪里像生病的样子?

肥头大耳,红光满面,满朝文武有几个身体比你好的?

可也拿长孙无忌没办法,毕竟是自己的大舅子,只得狠狠瞪了他一眼。

这家伙把火点起来就不管了,简直岂有此理。

李世民只得把眼神投向了其余众人。

大伙都在猜测着李世民的心思,又生怕李世民真的恼火有些惴惴不安,一时间都不敢说话。

眼见李世民脸色越来越难看,众人也知道推卸责任这招不好使。

相互交流了一下眼神,李绩站了出来。

李绩生于594年,如今贞观十年,今年才四十多岁。

此人额宽面阔,下颌圆润,配着浓密的胡须,像一个冲锋陷阵的猛将。

根本没有历史记载那般儒雅。

不过李绩的一双浓眉配上精亮的双眼,好似充满了睿智。

只见李绩向着李世民施了一礼道:“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主要是坏了朝廷的形象。”

“因为有众多百姓看见,所以此事影响极大,若不惩处,民间必定流言四起,可若是严以惩处,唯恐有损魏王清誉,更有损皇家的威严。”

“依微臣之见,不若大张旗鼓把当事人赶出长安城禁足一段时间,这样陛下既按律法作出了惩罚,又维护了皇家体面,等时过境迁,事件自会慢慢淡下来……”

李世民心中暗叹,这个李绩果真是心思活络,居然猜到自己的心思。

确实,如果不给这帮纨绔点颜色看看,以后说不得翻了天,三天两头闹那自己还不得头疼死。

可若是严惩,就免不了牵连到魏王李泰。

今天朝堂上就有好几波御史以此事为由奏请,想要自己下旨让李泰前往封地。

对于李泰这个儿子,李世民可谓寄予厚望。

李泰本就是用来磨李承乾这把刀的,相反,李承乾也相当于李泰的一块磨刀石,李世民自然是不肯让李泰前往封地。

因为在李世民的心中,有竞争才有进步,有压力才有动力。

不过,既然如今李绩知他心意,李世民当然借坡下驴,当即道:“爱卿此议甚好,便将程处默、李景桓、房遗爱、杜荷四人发配出城,出城后在自家田庄自省,一月之内不得回城;”

“魏王李泰罔顾皇家形象聚众斗殴,特禁足于魏王府一个月;至于忠义伯杨帆,作为礼部侍郎,不以礼之一道要求自己,只会耍拳动粗,特罚抄《礼记》十遍,因大朝会在即,主客司事务繁重,暂不禁足,大朝会过后自行禁足一个月。”

长孙无忌眼角抽了抽,不过却没有再反驳。

看起来是各打五十大板,其实毛用也没有,但他不敢再触李世民的楣头。

余下大臣傻眼了!

这是肿么了。

抄书十遍,连禁足都可以推后执行,这是惩处么?难道杨帆是陛下的私生子?

李泰直接愣住了。

这算什么事,到底谁才是你的亲儿子呀?

心中郁闷,李泰当然不肯就止罢休,恶狠狠的瞪了杨帆一眼,说道:“父皇,儿臣认为对忠义伯的惩处是否有失偏颇,礼部侍郎杨帆目无王法,大庭广众之下殴打朝廷命官,大罪也,岂能如此轻易揭过。”

李世民不悦了,原以为自己的这个儿子情商很高,哪知道如此不知进退。

真以为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再说了,作为皇帝一言九鼎,李泰这样当面出言质疑,自己帝王的威严何在。

真得好好敲打敲打自己这个好儿子才行。

以前真是有些太宠爱他了!

想到这儿,李世民的脸色沉了下来,不悦地道:“既然礼部侍郎张仲业年老体衰,现在又添伤病,恐不能胜任繁杂的事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