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目的(2 / 3)

加入书签

有此理!”

很显然,杨帆几次三番针对长孙家,李二陛下认为这是挟私报复。

杨帆揉了揉被踹的部位郁闷得不行。

虽然与长孙无忌很不对付,但也不会意气用事。

之所以不让长孙冲加入,确实是从整体考量的结果,真没有公报私仇。

只是这种事情正好发生在自己不对付的长孙冲身上,所以才让李二陛下误会。

心里不由把长孙无忌骂了个半死,这老狐狸也太会装了!

难怪长孙无忌刚才敢怒而甩手离去,简直把李二陛下的心思摸得透透的。

姜还是老的辣啊!

刚才还有些猜不透为什么长孙无忌如此大动肝火,原来是想借李二陛下的手来收拾自己。

高,实在是高!

长孙无忌果然不愧是官场上的老油条,一举一动皆有深意。

想到这儿,杨帆赶紧解释:

“请陛下明鉴,微臣一心为国,并无半点私心,赵国公心胸狭隘,以私废公,显然是包藏祸心,赵国公心里有愧才会不敢面对,可见只有小人才会这么小心眼。”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千百年来,历代先哲智慧之结晶,每一个字都是千锤百炼,短短几个字却蕴含了精辟的人生哲理……”

“赶紧给朕闭嘴,真当朕不知你们两人那点小心思?”李二陛下没好气的狠狠瞪了杨帆一眼,不满地道:

“为官者,应当心胸坦荡,容常人之所不能,在国家大事面前,更应该谨言慎行,不能掺和私情。”

“你与长孙冲不对付而故意不让他加入到科举筹备小组,此乃人之常情,朕不会责怪与你。”

“但君子不以私怨恶人,在大事面前更应该抛弃前嫌,一切都从大局出发。”

“从今以后,你小子给朕记住了,不可再次出现今天此等心怀叵测、任意妄为之举,否则朕绝不轻饶!”

不知为何,面对杨帆这个混不吝的小子,李二陛下虽然有些生气,但并未动怒。

哪怕这混球所作所为有时候实在是太过随心所欲,李二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概是因为所有人都对自己毕恭毕敬,敬畏代替了仰慕从而使得大家关系越来越澹化。

而杨帆却能放下自己的帝皇的身份,只是以一个朋友相处的缘故,所以感觉到亲切。

虽然看似对杨帆拳打脚踢,但是何尝又不是一种爱护?

既然出手打了杨帆一顿,此事也就揭过去了。

李二陛下总是想极力维护自己与各方面的平衡。

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参杂了太多东西,总是不好把握。

作为皇帝,李二天生便是一个孤家寡人,高处不胜寒!

因此,对仰慕崇拜多过于敬畏的杨帆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所以显得新奇。

见李二直接把帽子扣了上来,杨帆还有什么解释的?

更何况,即使解释也没用,最后杨帆只能一声不吭。

看着杨帆耷拉着脑袋不回答,李二陛下心底暗叹一声:“对于刚才所商议的事项,朕倒没有什么异议!”

“只是,你说把各种杂学增加到科举考试当中,并不会增加官员的数量,也不会增加朝廷的负担,你是否有言之未尽之处?”

“陛下果然英明!”杨帆小小拍了一个马屁,将袖中的一个小折子递给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接过来瞄了一眼——关于建立大唐百家学说研究院的建议和构想。

看到标题,李二陛下显得有些新奇,一页一页仔细翻看。

里面居然建设将各学说有成就和代表的人都招进成立的研究院。

对这些人授于荣誉和相应的俸禄,并不给官位……这让李二陛下很是意外。

更让李二没想到的是,这项建议居然得到孔颖达、颜师古等人的支持。

没人比李二更清楚这几个老顽固难缠程度,很是诧异杨帆究竟是如何将他们摆平的。

让这些人同意百家学说的杰出代表与儒家学说并列于研究院,简直是天方夜谭。

杨帆当然也看出了李二陛下心中所想,于是回禀道:“孔老等人是国之栋梁,是真正的学者,是文化的传承者,对于把各杂学作为科举的科目,其实并不太抵触,只是有些质疑其重要性罢了,甚至对商道有些不以为然。”

商道历来都不被重视,但凡读书之人,就并没有哪个瞧得起的,可商道却与国富民强息息相关。

虽然商道与其他杂学在整个封建社会都没被重视过。

更痛苦的是,商道同时还被其他杂学一同鄙视,简直是奶奶不亲,舅舅不爱的存在。

直至到近代,商道才慢慢被人们所接受……

事实上,不要说商道,即使是算学这种纳入了科举考试范围的‘杂学’,其实也很不受人们的重视。

认为这些杂学都只是小道而已,完全忽略了其重要性。

例如,唐朝贞观年间,归结前人经验,朝廷让算学、法学入科举,只要过关就可以做官,这可说是开了世界之先进风气。

尽管那时杂学还不是很发达,但先把架子搭起来,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沿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