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艺术馆(1 / 2)

加入书签

高飞叹了口气,恨铁不成钢的数落女友:“你个丈育!男警官才叫某sir,人家林琪是Madam!”

“噫!丢人了,丢大人了!”江枫拿抱枕遮脸,吃吃羞笑。

高飞把她从沙发上提熘起来,搂在怀里亲了亲。

“傻宝儿,现在是下午3点多, 咱们出去逛街觅食,还是在家里打游戏?”

“现在吃饭还早了点,先打游戏,晚上再吃顿好的!就这么愉快的决定啦!”

江枫乐淘淘地说。

两人进入《港城奇兵》第七章,游戏场景位于一座颇有艺术格调的场馆内部。

这里是“费恩家族当代艺术展览馆”,滨海城的文人雅士和艺术家们聚会的圣地。

除了时髦的绘画和凋塑展览,场馆还承办歌舞演出——可不是夜总会的那种歌舞。

有资格在艺术馆登台亮相的演员, 有一个算一个,都得是受到上流社会认可的知名艺术家,逼格高的不得了。

然而话说回来,格调高雅的现代艺术品往往过于抽象,难以被大众接受,艺术馆的人气,远不及大众剧院和夜总会来得高。

逼格当不了饭吃,艺术家想要生存下去,离不开贵人扶持。

过往的年代,包括诗人、画家、凋塑家和作曲家在内,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其实很少把普罗大众列为自己心目中的受众。

搞艺术的,要么出身于贵族家庭,有时间又不差钱,纯粹就是“为了艺术而艺术”。

要么虽然出身贫寒,生活拮据,却有贵人扶持, 专为贵族老爷或者教会而创作,其作品开头总会有一篇感谢赞助人的献词。

说的难听一点, 这些艺术家就相当于被有钱又有品味的王公贵族包养起来了。

然而当时间来到本世纪20年代,随着魔导工业革命的爆发,城市化的加速,资本新贵和城镇中产阶级迅速崛起,各国的封建贵族则在急剧衰落,日渐困顿。

很多老牌贵族世家欠了一屁股债,不得不把父辈收藏的艺术品拿出来拍卖救急,哪里还有闲钱包养艺术家。

艺术家们失去了传统的赞助人,不得不改变作品风格,努力顺应时代,讨好他们曾经打心里鄙夷的“庸俗的资产阶级”。

展览馆作为艺术家和赞助人的中介机构,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

坚持从前的格调,拒绝展出通俗作品,场馆门庭冷落,没人光顾,很难维持下去。

可要是放下面子,对流行作品来者不拒,又会丧失逼格, 遭到艺术家和评论家的鄙夷, 名声扫地。

两者兼顾当然是最好的, 可惜并不容易。

费恩家族经营了叁代的这座艺术馆, 之所以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全靠家族的第叁代继承人沃尔特·费恩先生的天才眼光,在高雅与流行之间把握住了微妙的平衡。

费恩先生继承了家族的艺术品味,还颇有商业才干,接手艺术馆以来,举办的各种展览,总能够带来一些新鲜的噱头,引爆舆论,成为报纸和社交场上的热门话题,进而为展览带来火热的人气与门票收入。

比如最近这段时间,费恩先生策划了一期以“蜡像”作为主题的展览。

这种题材并不新鲜。

蜡像做的再怎么活灵活现,毕竟是不会动的死物,甚至看起来还有点恐怖,对这种展览感兴趣的观众并不多。

费恩先生对此心知肚明。

但是,他有信心把这种冷门展览搞得红红火火,成为滨海城的时髦话题。

为了达到一鸣惊人的目的,头脑灵活的费恩先生,打破传统蜡像展览的死板流程,添加了一些悬疑解谜的要素。

他把场馆布置的活像谋杀现场,被害人的蜡像活灵活现,身上的伤口彷佛还在流血,场馆中的男男女女,姿态表情各异,有人惊恐,有人迷茫,还有人在偷笑……

所有这些看起来像活人的蜡像,似乎都有杀人的嫌疑。

在门票的背面,费恩先生印出了广告词,声称展览的主题是“蜡像馆杀人事件”。

费恩先生还在报纸上做广告,向全城自诩头脑机敏、思维缜密、具备侦探才干的女士和先生们下战书,邀请他们来展览馆追查凶手。

从观众入馆之时算起,如果能在一小时内通过合乎逻辑的推理,从六十五尊蜡像当中找出真正的“凶手”,将获赠精美的礼品——一张通往二楼的门票。

这个点子,听起来似乎不太合理。

只要有一个人找到“凶手”,剧透出来,其他人也都知道了,还有什么悬念可言呢?

费恩先生连这个问题也考虑到了。

除了六十四尊真正的蜡像,费恩先生还特地找来一位“演员”,假扮凶手。

这个演员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身材和容貌,替换成场馆中的任意一尊蜡像。

观众所谓的推理解谜,其实最大的难点就在于从所有蜡像当中,找出演员假扮的那一尊,要么演员就是“凶手”,要么可以从演员口中得到指认凶手的关键线索。

从一群活灵活现的蜡像当中,找出一个活人,这听起来也不难。

通过观察是否有呼吸和心跳等生理活动,或者干脆偷偷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