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南征预备营(2 / 3)

加入书签

子虽然重了点但用料扎实很保暖,各级军官还配有羊绒罩甲,盖的棉被、垫的毡子也都做工精细。

唯独毡帐和车辆是旧的,但这事儿吧,还真没法报怨。

因为元帅府就压根没有军帐产业,刘承宗就是个破烂王,他自己用的帐子都是捡来的,而且元帅军这些年军帐捡了大几万顶,根本用不完。

张献忠对元帅府提供的一切都非常满意,只不过冯双礼的西旅右营没能领到铠甲,兵工厂出产的铠甲都紧着补充甘肃凉三个营了,还要专门腾出一批供给卫拉特,所以计划里冯双礼在康宁府招募的新兵就都充任火枪手。

所以他们的装备只有腰刀一柄,外加铅丸火药二百出、火绳十盘。

冯双礼到兰州来就是走个过场,跟刘承宗见个面,检阅他们的军队营操,宣读元帅府的军法条例、赏罚办法。

然后他们就开拔去新城了,过去补充三十六位熟悉蒙番言语的教习,领了装备赶车往康宁府去,到地方再招募两千四百人,戎服一穿,领了康宁造的火枪,直接投入训练就行。

全安排好了。

冯双礼一开始对康宁府造火枪有点不太信任,还是希望能从西宁府把火枪领了,但刘承宗很信任康宁府的兵工厂军器局。

因为早在杨鼎瑞和曹耀在康宁搭伙的时候,就讨论过康宁府的赋税问题。

当时康宁府尚且不能自给自足,这事勉强算是未雨绸缪,两府中间是地广人稀的牧区和高寒地带,给物资运送带来很大阻力,征收的青稞、干粮也只能康宁征收康宁吃,根本送不到西宁府。

而当地的金银产出,也没有很多,尽管广袤土地有丰富矿藏,开采难度毕竟不同,容易开采的产量普遍不大,储量大的又不易开采。

运的量少,对刘承宗来说也意义不大。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康宁府的赋税就是兵器铠甲,后来新城的兵工厂经过划分车间、流水线生产之后,康宁府赋税直接对接的就是元帅府的工衙。

师成我对那边的要求就是锻打铳管和甲片,甲片打好需要打磨光亮,铳管敲好之后不需要钻膛、不需要攻丝,直接运到新城兵工厂,一年能运不到二百车。

这个钻膛不是实心钢管钻眼,是因为这个时代打制铳管是需要用一根铁棒卷着铁料敲打成管,大致保持中间留有铳膛,敲出来之后再抽出铁棒。

但这样只是粗加工,内部不够光滑、规则,就需要进一步使用钻床把铳管内部钻得光滑,这一步工序普遍都是使用钻床,但康宁过去铁匠地位较低,车床不够普及,缺少这方面经验,纯手工的加工速度和成品率都比较低,所以就留到新城来做。

不过康宁府也能做。

攻丝也是同理,火枪的枪管是前后中通,为了不用时清理膛内未燃尽的杂物,屁股通常并不焊死,而是用一个大螺丝封住,所以需要丝锥和板牙来攻丝,新城兵工厂有专门负责这道工序的匠人。

因此康宁府近年来在制造火枪上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只是一些关键技术有所欠缺,完全可以满足冯双礼部募兵两千四百人的需要。

刘承宗给李老豺、冯双礼的时间是七个月。

他们会在今年年底抵达康宁府,李老豺部有驻军康宁的经验,应当畅通无阻;而冯双礼部的一千二百人,初次登上高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正好借此时机招募兵马、加以整训。

他估计,乌斯藏的火落赤三兄弟,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在准备给自己拜年了,到时候过来的使者必然会商谈借兵的事。

等到明年春夏之间,驻扎在昌都的这两个营就可以挺进乌斯藏。

那么毫无疑问,为了来年战争顺利,康宁府现在就得开始筹备一场战争所需要的一切,首先要向乌斯藏派遣商旅、僧客,探查更加详细的情报;其次还要准备战争所需的各项物资,将康宁打造成进攻乌斯藏的前线基地。

这些事儿就得交给元帅府各场战役出镜率最高的将官——康宁知府、刘国能将军了。

刘承宗觉得这场战役难度不大,整合后的康宁府已经有足够的精力向周围挥洒力量,只不过受限于环境问题,这力量只能往乌斯藏使。

至少康宁跟拉萨河谷的地势一样高,而从炉霍等地向四川调兵的路线,短距离高度差太大,根本不能供给大军,除非雅州被元帅府占领,才有可能从炉霍、打箭炉派兵支援。

但他拿不准的是这场战役的时间跨度和代价,只能仔细叮嘱李老豺。

李老豺对乌斯藏的军队有强烈的轻敌倾向,不光是他,实际上包括刘承宗在内的所有南征将领,都很轻视乌斯藏的藏巴汗。

毕竟十六法是个啥、那边的封建体制,他们都很清楚,火落赤部摆言台吉的军队是啥水平,他们也很明白,不能说不堪一击,但谢二虎武装完备的蒙古旅绝对能完胜。

而摆言入藏后活到现在,活得很好,藏巴的军队是个啥水平就已经很显而易见了。

但刘承宗很担心这种轻视,毕竟战斗胜败这种事,其实是个非常因地制宜的事,偶然性极大,对战争而言,不存在以弱胜强;但是单个战役,是存在以弱胜强的。

对他来说,元帅府对乌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