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937章 水军的意图(1 / 2)
一提起南洋的吕宋,泛指吕宋岛马尼拉一带,我们对他们的直观的印象除了做事比较死板,佣工比较出名之外,专业一点的可能知道他们的香蕉出口、水果菠萝、椰子之类的出口比较旺盛。
而令人遗憾的是,眼下的吕宋连后世都不如,因为华人对他们死板的印象是一样的,而他们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没有开拓出来。
首先东方还没有种植橡胶树的习惯,而且水果作为容易腐败的农产品,在还没有冷冻箱的情况下,想要从贫瘠的吕宋运输到大明,基本上不现实。
就连可以用来制作糖的甘蔗,到今天也没有被推广开来,因为按照历史的走向,是西班牙在吕宋推广甘蔗种植的。
眼下,西班牙控制下的种植园,主要是用来种植粮食,用来供给当地的驻军的。
而放着吕宋岛不开发,那他们这不是典型的占着茅坑不拉屎么?
错!
在很长一段时间,大明施行禁海的策略,为了能够获取足够的收入,西班牙人从吕宋购入丝绸、铁器、工艺品、茶等商品,然后装上货船,
运往殖民地和欧洲,而大明从这笔贸易之中获取的是白银、黄金以及香料。
从世界的角度出发,如果大明将西班牙赶出吕宋,这个没落的海洋帝国,将进一步丧失他在世界的地位,这对于葡萄牙、荷兰、乃至英吉利和法兰西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他们可以迅速瓜分西班牙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而瞬间取代。
而对于大明来说,失去的却是一条贸易渠道。
对于缺乏白银的大明来说,这未必是个好消息。
尤其是大明与荷兰的糟糕关系,无疑会增加世界体系之中的贸易成本。
拿下吕宋从长远来看,确实不错,但是眼下只能获得一堆嗷嗷待哺的穷人,以及制造麻绳的原料。
徐梁思索再三,他觉得他还是不应该因为所谓的领土而冲昏头脑。
领土的强大固然伟大,但是从未来世界发展的维度来看,领土这个概念在未来并不多么吃相,取而代之的是民族的概念。
即便是要发生战争,拿下吕宋,也要等白银进口贸易进一步萎缩,到了戏班也一点利用价值都没有的时候再发动。
而以眼下大明的实力,如果想打,可就不是一国之战那么简单了。
势必会一鼓作气,将荷兰等一众西方国家,直接驱逐出马六甲一带,构建起大明势力范围圈。
大明需要将印度洋化为内海,构建一个属于大明的亚洲体系,一个称霸一个大洲的霸主。
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大明的利益,同时不让其他的国家把桃子摘走。
“现在眼下最为紧迫的是推动各大舰队建设。”沈廷扬操着一口上海腔,抚摸着胡须说道:“而且,我们应该尝试从陆军体系里脱离出来,建立一个属于我们海军自己的大都督府,陆军的视角太过于狭窄,还停留在华夏文化几千年来的传统的大陆争霸思路,这对于我们大明海军以及大明帝国的长远发展不利。”
郑芝龙口中称是,心里却默默的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
海权的概念在后世一直非常火热,在美国的马汉作为总结性论述之后,更是上升到政治军事的角度,是一个国家能否成为大国的标志。
而眼下,
深知海洋重要性的徐梁,在创建国家之始,就开始向外灌输这种概念,后来在建立海军之后,一位位海军将领又不断的去完善,加之江南沿海地区商人、士子们,通过报刊不断的完善,最后形成了一套新的理论。
那就是海洋亦是领土,神圣而不可侵犯。
战舰是大明在海洋上可以移动的堡垒,战舰可以开到的地方,大明就该获得应有的尊严。
因为皇帝地位太高了,他需要去调理整个帝国的命运,所以朝野上将更多的海权的希望放在沈廷扬身上。
就连郑芝龙都不得不承认,虽然沈廷扬的战斗力一般,但是在海洋系统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尤其是帝国军事大学海洋系统培养的高材生终究是会走入军队,他们终究会成为海军的中流砥柱。
皆是,这位老夫子的地位只会越来越高。
反观自己,虽然从圣人和民间哪里都获得了不少银钱,也提拔了不少族中子弟,却没有想过去办学校,充分挖掘更广阔的力量,这简直是一种极其愚蠢的思路。
现在去反观陛下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将成为大明的君主,可以看得出,人民群众才是这个世界最有力量的一群人。
他们的力量像是大海一样强大,他们蕴养着无穷的可能。
“我觉得你的想法是对的,让那群老东西整天蛊惑天子,搞什么北伐,又浪费精力,又伤害钱财。这些钱如果投在我们海军,得有多少舰队,我们可以开辟多少殖民地?”郑芝龙忍不住抱怨道。
沈廷扬对此却抱有悲观的观点。
即便是朝廷不准备北伐,国库的银子拿来扩编舰队的可能性也不高。
君主、海军、民间各方势力在推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