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818章 梁子墦(下)(1 / 1)
之所以挑选凤阳,而不是选择南京,徐梁正是打算从简单处着手。
首先凤阳此地政治地位颇为特殊,但凤阳本身又不熟富庶之地,又经常遭到水灾的滋扰,近百年来没有出过真正的豪强大族。
所以从此地入手,再好不过了。
徐梁打算从北京走陆路南下,正可以沿途考察北方宗族势力,并且视察民生恢复情况。
随着消息的传发,都察院又因此发起了沿途州县官吏清查运动;吏部也提前派人进行考成,虽然有临时抱佛脚之嫌,却不得不说,也表明了一种无条件支持陛下的态度。
徐梁没有耽搁,既然决定要走,当天晚上通知了柳如是,让她安排人手先行南下,准备行辕。
至于巡陵的圣旨也是立等可取,并不耽搁时间。徐敬业亲自带领新二师侍卫南下,京畿外围防御圈交给了第三师和骑兵师。
锦衣卫任务最重,当夜就大批锦衣卫赶往塞外,布置针对蒙满鞑虏的情报警戒线,以免陛下前脚走他们后脚来。
一方面又要派出随同徐梁南下的南镇抚司的大汉将军,非但要样子好看,还得能保护得了陛下的安危。锦衣卫一直想将邵一峰的贴身侍卫队收入锦衣卫中,但陛下对此并不看好。
东厂自然也不能落在人后,更是全体发动,将陛下途径的所有驿站、村落都放在了监控之中。
徐梁接见了梁子墦之后,让柳如是传达吏部,把梁子墦的资历转到舍人科。
梁子墦除了一身獬豸官服之外再无别的衣裳,只好路上新买,为此还借了徐梁三两银子,要等下月发俸才能还上。
这举动有些让人不解。或许是表示自己清廉而不与同僚有私,也或许是想学古之名士,以为标榜。反正徐梁也是见识过风雨的,既然梁子墦敢开口,他就敢借,大不了在后世史书上当个配角,却也显得天家度量。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咪咪阅读,www.mimiread.com 安装最新版。】
至于梁子墦提出的“地方议法,局部成规”的建议,徐梁心里还是有些不能放开。
大理寺在他手里只有议法权,但以后如何演变却很难说。
是否会出现后世美国最高法院那样的“伟大篡权”?
是否会将议法权变成了立法权?
如果对地方下放了“议法权”,则势必要引入“司法审查”制度
,以此判断地方乡规是否符合皇明法律。这看似简单,无非增加一个审查机构,结果却可怕——这将是通往“立宪”的快车道,否则哪里来的判断标准呢?哪怕徐梁的儿子仍旧是个穿越者,只要不是法学出身,仍旧极可能被新培养出来的大明法官所坑害。
现在徐梁是个大权独揽的陛下,甚至可以说金口成宪。以他的性格来说,没有权都要争一争,哪有大权在握却自己放手的道理?
工作狂的乐趣就在于看到自己对社会的影响,看到劳动成果所带来的变化。影响越深远、变化越巨大,自我满足感也就越强烈。
如果没有权力还玩什么呢?难道跟那些失败者一样把大好人生浪费在花前月下?
随着车队前行,徐梁也沿途接见了不少村落的老人、农老、教官之人。绝大部分人见了他都敬畏如天人,激动得语无伦次。同时也抓了几个漏网的官员,他们能逃过吏部和都察院的火眼金睛。却逃不过陛下的慧眼:因为陛下太清楚自己给地方官员的权责了,若是在这个枷锁之中,他们还能阿谀奉迎,那就肯定有不对的地方。
正好现在辽东缺少大量官员,抓一个算一个。
在十天的旅行之后,车队到了河间府任丘县。这个距离北京三百里不到的县城。梁子墦的辉煌人生就是从这里展开,如今故地重游,身穿一袭生员澜衫,站在一堆“飞禽”之中,格外惹眼。
只有他与陛下两人穿着常服,不明真相的人看过去还真有被唬住的。
徐梁选择在任丘停留,并非故意要看梁子墦在此地的声名,而是因为他终于做出了决定,要在河间府任丘县试点进行“同商共议乡规民约”。因为梁子墦与本县几家大族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往来。以此作为试点有一定的信任基础和沟通渠道。
在短短十天的旅行中,徐梁已经调整了心态,抑制了自己的权力欲,做出了妥协让步。如果他现在不肯让这一步,未来恐怕就有人要砍掉子孙的脑袋逼皇室让步。时代是在前进的,就算不能搭上历史的快车,也得避免车轮从自己身上碾过去。
最终,徐梁决定:作为地方法规的乡规民约可以有。审查权仍旧归于皇帝。
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徐梁恍惚中有种步太祖高皇帝后尘的感觉。这难道就是血脉对人精神的影响?
控制了司法审查权,就等于用手堵住了打开龙头的水管。后世皇帝松一松手,就会有一股激流喷涌而出。然而现在徐梁已经顾不上了,因为不顺着历史快车往前走,跟它硬撞死得更快。而且他刚刚拯救了大明,可别又让后人说“明实亡于徐梁”之类的怪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