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中国“芯”(1 / 2)
“12月30日……”
陈灏神情肃然,语气庄重地说道:“那就是下周三了,给我们的时间只有半年。”
刚刚梁一清只说了寥寥几句,却让陈灏内心震动。
教育部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于本月30日发布一份红头文件。
大致内容:决定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
看起来好像只是增加一个学科门类和两个一级学科,但背后的意义却是非常重大。
从1983年3月试运行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
到如今接近40年里,中国曾先后实施过4份学科专业目录。
最近的一次调整则是在2011年2月,距今也过去快10年了。
教育乃国之根本,一般很少会进行改革,一旦出现变化,那一定是有深厚的寓意在里面。
“半年时间应该没问题,赶在6月前把专业弄好,就能赶上招生了。”梁一清看了眼陈灏,还是挺有信心地说道。
“话是这样说没错,但这半年内学校事务可轻松不了了。”陈灏叹了口气,新学院的筹建,还有新专业的开设,这些事情都得赶在高考前完成。
不过还好,这些之类的主要是郑强负责,就让老郑头疼去吧!
重点要考虑的是这份文件……
“梁博士,你觉得这份文件会给高校、工业界带来什么改变?”陈灏想了想,又将这个问题甩给梁一清。
“我觉得这个政策的倾斜已经是很明显了,未来集成电路必然会像以前的计算机还有土木工程等有过一段时间的热门期。”梁一清顿了下,接着道,“有关行业的崛起只是时间问题,这对我们国家来说肯定是好事了。但是从个人角度来说,这个行业未来能容纳多少从业者,仍然需要谨慎判断。”
陈灏听了也是点点头,总体上还是非常振奋人心的。
集成电路专业算是微电子专业的一个细化方向,而微电子专业又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专业。
一旦集成电路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里独立出来,那么未来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上具备更多自主性。
这个时候,一道温和地笑声从一旁响起。
“这个问题怎么不问问我?”
梁一清看清楚来人的模样后,连忙走到对方身旁。
“王老,您来了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啊。”
王阳元摆摆手,颇有些不开心地说道:“他们也不让我来,但是我说不然我来,明天就给我准备棺材,不这样说我今天过不来了。”
陈灏愣了一下,眼前这个白发苍苍,身穿着淡蓝色衬衫、黑色西裤的老人,年纪不小,但是精气神都非常不错。
王老?
“这位是王阳元王老。”注意到陈灏样子的梁一清赶紧介绍了一下。
王阳元王老先生,这位可不是一般人。
北京大学教授,微电子学系主任,微纳电子科学家,中科院院士。
最重要的是经历!
1975年,王阳元和同事们用八年钻研,换来中国集成电路事业的突破,中国成为美国和日本之后,第三个拥有了1024位MOS动态随机存储器。
之后因为遭受西方国家的封锁,中国决定自己开发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1986年,王阳元临危受命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带领全国17个单位的118名专家学者开展攻关。
在后面,王阳元作为中芯国际的发起人之一。
从研制存储器到开发芯片设计软件,再到参与创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王阳元为中国的芯片产业开辟出一条探索之路。
这位是当之无愧的国士!
中国虽然发展起来了,但是在集成电路领域落后欧美太多,即便是到了现在,也是堪堪入门。
而就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王阳元老先生在没有专用设备,没有厂房,没有技术的情况,带领着国内仅有的一点点科研人员向中国“芯”发起了进攻。
陈灏自然是知道王阳元老先生的,而且对方今年已经85岁高龄了。
“王老,今日终于见到您本尊了,真是太激动了。”陈灏难以抑制住内心的喜悦,伸出手和王老握了握,仿佛跟见到偶像一般。
“我刚来就听到你们在讨论学科调整的事情吧?”
坐下来的王阳元笑呵呵地说,“虽然文件还没公开,但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讨论下也没事。而且啊,这个事情你要问别人不如问我更管用。”
早在2018年的时候,王老就在新时期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论坛中提议将微电子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
能有今天的集成电路转设一级学科,背后离不开王老的推动和努力。
国内芯片最权威的大佬就在自己的面前,陈灏眼前一亮,问王老可比问梁一清更管用多了。
“王老,我想知道国家对集成电路这个专业政策扶持力度,还有……”
陈灏一连问出了好几个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