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 詹娘舍哨所的故事(上)(1 / 2)

加入书签

藏省,yd县。

在中印边境的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峭壁之上,这里坐落着一个哨所:詹娘舍哨所。

詹娘舍之名从藏语音译而来,即“雪山孤岛”的意思。而詹娘舍哨所,建于1967年,因四季与风雪为伴,终年云雾缭绕,又被称为“云中哨所”。

正在站岗的上等兵王鹤,眼神往远方眺望而去,这个季节还没大雪封山,可见度还行,但依旧没能找到他想找的目标。

他忍不住与身旁的战友黄伟轩低声说道:“老黄,昨天咱们刚才补给完物资,怎么班长和哨长今天又下山去了?”

在许多人看来,在这个和平的年代,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人民安全是解放军战士天生的使命。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我们安定生活的背后,是许许多多解放军战士付出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

中国的国土面积是世界第三大,想要保证如此广袤的国土不被侵犯,就要在许多边关设置哨所,由解放军战士去驻扎保卫。然而,在中国边关有许多地方环境是极其的恶劣,比如詹娘舍哨所。

在2010年之前,詹娘舍哨所是全军唯一不通公路的哨所,所有物资都需要前往8公里之外的则里拉哨所背运,每人每次至少背20公斤,其中需要途径5公里陡峭山路,500米的高差,一去一回要5到6个小时,还得往返于被称为“鬼门关”“老虎嘴”的羊肠小道。

甚至最后一段峭壁没有台阶,是两根钢索架起的攀登索道,战士们需要攀爬到哨所。

这还不算最难得,最难得是10月大雪封山后,基本就靠10月之前冬屯的粮食、蔬菜、罐头、柴火等生活物资。

但是为了获取水源,大雪封山后,战士们只能背雪化水生活,曾有三名战士在背雪途中遭遇雪崩而牺牲。

好在2010年修通了前往哨所的公路,2018年修建了哨所与山下的索道,只要两小时的运送就能补给哨所战士一周所需的生活物资,即使大雪封山,汽车将物资运送到索道前,依旧可以通过索道将物资运输到哨所中。

吃水靠背,物资靠扛,站岗靠绳成为了历史。

而昨天已经获得了补给,没道理今天还有?

更何况还需要去县里领,神神秘秘的。

“我哪知道……”黄伟轩白了一眼,然后提醒道:“站岗的时候还说话,要是再被班长听见,你等着再写检讨书吧!”

王鹤撇撇嘴,没有再说话,眼神继续转动着。

这种高原哨所,连鹰都飞不到,更别提有偷渡的,哨所成立的原因是地处中印边界的重点战略地位,防的是对方的阿三们。

阿三的德性有多恶心就不用多说了,最爱搞小动作,以前詹娘舍这里没有长期驻人,阿三就偷偷摸上来了,而且占领了附近的最高点。

站岗执勤的时候偶尔说两句话其实也没多大问题。

过了二三十分钟。

两个穿着迷彩服的身影出现在哨所一面的峭壁下,正在往哨所这里走来。

詹娘舍哨所四周全是85°坡度的悬崖峭壁,以前这最后一段路程完全靠攀登,好在08年的时候,上级给詹娘舍安装了钢管护栏,并特意将上哨台阶打造成666个,饱含了希望戍边卫士们出行“顺顺顺”的美好寓意。

王鹤眼神中一喜,他知道这是哨长和班长回来了。

虽说詹娘舍哨所现在的条件比之前好太多,可毕竟地理环境恶劣,一个不慎那是会出人命的。

“呼——”

随着几道重重地喘气声,哨长李玉成、班长马关敬出现在王鹤和黄伟轩面前。

只是二人的背上还抱着一些物资。

王鹤不明所以,补给不是昨天就送上来了吗?怎么这次还亲自要去县里领?

“暂停下站岗,到房子里换装完毕后再继续。”哨长李玉成一脸得笑意,仿佛遇到了什么开心的事情。

“是,哨长!”

王鹤、黄伟轩应了一声,走进哨楼的宿舍。

“小王,伟轩,这次可是给你们带来好东西了!”班长马光敬扬了扬从背上卸下来的包,故弄玄虚地卖弄道:“知道这里面是啥吗?”

“什么好东西啊?班长你快说吧!”王鹤好奇地说了声,小小的眼睛往那背包里瞅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名堂。

黄伟轩挠了挠头,猜测道:“班长,难道是吃的?”

“吃吃吃,就知道吃,小黄你要是早来哨所几年,有你苦头吃的!”哨长李玉成瞪了黄伟轩一眼。

王鹤是属于那种机灵倒又不太老实的人,需要是不是敲打一下。

而黄伟轩则是相反,虽然老实,但确实实打实的吃货一枚,凡是都能跟吃联想到。

作为一个在詹娘舍哨所当了好几年的哨长,这里显著的变化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以前这里吃饭、补给、水源困难,更别提供电,以前的哨所就是在半空中用钢筋水泥撑起的高脚屋,一层小铁屋,共两个房间。

一间10平方米的宿舍,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储藏室兼厨房,铁屋周围是一圈起保护作用的铁栅栏。

现在条件好太多了!

自打前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