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领军出征(1 / 2)

加入书签

五大臣不能动,那么努尔哈赤就只能在兄弟和诸子中寻找合适的人选了。代善和皇太极其实都适合单独领兵作战,可问题是他俩面和心不和。如果在一起难免不互相暗中掣肘,这是领兵作战的大忌。

若是指定其中一人统兵去叆阳,剩下的那人一定会眼红对方的军功,让矛盾进一步加深。兄弟阋墙,这不是家族兴旺之道。剩下的汤古代、莽古尔泰、塔拜、阿巴泰等子,不是勇猛有余谋略不足,再就是能力不足、威望不够。最主要的他们不一定是杨林的对手。

努尔哈赤又想到自己健在的两个弟弟。二弟穆尔哈齐今年已五十八了,多年征战使他身体受伤甚多,现在抱病在家休养,已不能领兵作战。那么就只剩五弟巴雅喇了。

巴雅喇时年三十八岁,正当壮年。不论是资历、威望还是战功,都是极为合适的人选。而且当初他在富察与杨林交过手,对其有印象。让他领兵去叆阳,绝对可以妥善完成自己交给他的任务。

当巴雅喇领受了出征叆阳的军命之后,二话不说立刻整军备战。他心中对杨林充满了蔑视和敌意,对当初在富察让其逃脱一事又悔又恨。这次他发誓一定要生擒杨林,洗雪大金雅尔古寨被袭和獾子沟战败之耻。

努尔哈赤在每次军事行动前都很注重收集对方情报,所以他才派出托保等人前往叆阳。他的本意是想让托保等人混进城当内应,但是王一屏和戴集宾许久没回音让他心生警惕,这才给了托保便宜行事的权力。

后金征服叶赫部后,在萨尔浒之战损失的兵力立码补充了回来。同时又经过不断的抓捕野人女真,总体兵力比原先的六万人马还提高不少。但是剔除各地的驻军,如今能调动的兵力约为四万五千人。这一点与徐晋当初在军事会议上的判断差不多。

杨林偷袭雅尔古寨给后金方面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为了防止他故伎重施,或是再出现王林、张林、李林这样的人来捣乱,后金又额外留下一万人马守护老巢。剩下的三万五千人全部出征。

努尔哈赤决定自己带三万人马直扑叶赫,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叛乱。同时命巴雅喇带五千人马前往叆阳,嘱咐其能攻则攻,不能攻一定不要硬攻。只要拖住杨林等自己带领大军来汇合即可。

巴雅喇对兄长如此重视叆阳明军心有不服,暗道不过是支不足千人的队伍何必如此小心谨慎?自己只要三千人马就可轻取叆阳生擒杨林。但是努尔哈赤定下的事不容有变,他也只能依命行事。

历史上,后金在夺取沈阳和辽阳后,仅派出两千人马南下,就吓得叆阳、凤凰、镇江、宽奠等城不战而降。可见其战力是比较强的。所以这也是巴雅喇不服杨林的根源所在。

努尔哈赤又告诉巴雅喇,一定要多派游骑和斥候,严密监控叆阳周边其他明军动态,避免被对方围攻。同时要联系上托保等人参考他们探得的情况,来决定下一步的行事计划,决不能麻痹大意。

扈尔汉、莽古尔泰、阿敏几人听说巴雅喇要去打叆阳,立码跑到努尔哈赤面前请缨,嚷着要带兵登上叆阳城头活擒杨林。

努尔哈赤是答应过扈尔汉的,所以委派他做为巴雅喇的副将出征。至于莽古尔泰和阿敏,他需要俩人在镇压叶赫部的叛乱中冲锋陷阵,所以没同意他们的请求。

以往很听话的阿敏这次可没听努尔哈赤的话,跪在地上死活要找杨林报仇。即便努尔哈赤威胁要严惩他也没用,叩头叩的满面鲜血也毫不在意。

努尔哈赤是理解阿敏心情和遭遇的。自从萨尔浒山开始,直接和间接死在杨林手里的后金军民能有数千人。其中镶蓝旗的损失最重。而且阿敏被杨林一箭射成重伤,几乎成了残废,换谁也咽不下这口气。思虑一番后答应了他的请求。不过叮嘱他必须要听从于巴雅喇和扈尔汉的命令,不能自作主张鲁莽行事。

莽古尔泰见状也学着阿敏的样子恳求父亲让他去,结果不仅挨了顿臭骂还挨了顿鞭子。他为此把仇恨记在杨林身上,却没反思自己为何被罚。

在后金大部分贵族眼里,没几人能清醒认识杨林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对手。认为他不过是个徒有虚名的小人,除了运气好偷袭了雅尔古寨之外,再无其他的战功。对这样的小人,人人应得而诛之。

所以努尔哈赤的孙辈中也有人想趁机在他身上捞取军功,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做打算。其中已故大贝勒褚英之子杜度,代善之子岳托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杜度和岳托都是二十岁出头,与杨林年纪相仿,属于同龄人。俩人对杨林是极为蔑视和不服的,始终要为雅尔古寨和獾子沟之败找回颜面,所以也恳请要随军出征叆阳。

努尔哈赤本打算带着孙子们去征叶赫,这样既稳妥又能历练他们。可禁不住杜度和岳托的软磨硬泡,便妥协一步,只让杜度随军去叆阳,岳托等其他孙子随他去叶赫。

他这样安排,就是想给褚英一脉攒点军功,等自己百年后也好让他们活的更好一些。虽然他知道杨林不好对付,可巴雅喇的五千人马也不是泥捏的。只要不让杜度亲自上阵冲锋,一切就都没问题。

为了攻下叆阳,额附李永芳又给努尔哈赤献上一条“妙计”。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