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吴大娘(1 / 4)

加入书签

吴大娘骑着三轮车出门了,三轮车后拉着她的半辈子。

二十多年前。早在吴大娘还是吴姑娘的时候,这个三轮车就陪在她身边了,帮助她照顾着因为车祸而瘫痪在床的儿子。吴大娘的丈夫也在那场车祸里不幸遇难,扔下吴大娘和一个病危的孩子离开了。

保险公司的赔付款撑住了这个家,救下了孩子的命,可是断了的脊柱却再也无法复原了。

出了医院,吴大娘用剩下的钱,买了一个三轮车,做起了早点生意。艰难的维持了这个家,养大了儿子。

吴大娘一个人,做出来的早餐却很丰盛,从一开始的豆浆油条,扩展到了现在的包子,馄饨和粥饼。偶尔碰到便宜的蔬菜,还会制作一两样小菜。

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让这个苦命女人的脸上全是风霜留下的印记。常年蹬着三轮车,让吴大娘的背也佝偻起来。

三轮车也很老了,岁月让褐色的铁锈遍布在三轮车的表面,堆叠了厚厚的一层。见证了这个女人的坚持。

八千多个日夜的坚持,让吴大娘的生意极好。吴大娘用的原料极好,拳头大小的包子里,满满的肉,皮薄馅多。价格却极为便宜,从最早的一块五,到现在也只涨了一块钱。

食客们也都知道吴大娘悲惨的命运,对她极为照顾,往往一出摊,餐食很快就被善良的人们抢空了。早些让她收摊,也能让她早点回去照顾那个瘫痪的儿子。

吴大娘踩着三轮车,食物的香气已经从盖着厚厚被子的车斗里溜了出来,萦绕在吴大娘身边。车把上挂着的小灯,正为吴大娘驱散黑夜。

小灯是一个食客送的,为的是让吴大娘在黑夜里也能看清纸币。那是不知道多久之前的事了,吴大娘和月亮为伴,卖着早餐,收摊回家之后才发现了那张皱巴巴的假币。

从那之后,吴大娘的身边多了个手电筒。知道事情原委后的热心食客,送给吴大娘一个小灯。

小灯是圆柱型的,这让它能为吴大娘三百六十度的照亮周围。小灯顶上有一个圆环做的提手,方便吴大娘骑三轮时能把小灯挂在车把上。

小灯本来有两种照亮模式,一种正常的柔和的白色灯光,用来照明道路。一种特殊的阴冷的紫色灯光,用来看清人心。

吴大娘从来没用过紫色的灯光,她觉得那是对别人的不尊敬。

小灯也有些年头,本来白洁光亮的身体,现在也遍布着黑斑了。此刻正随着三轮车的前进,摇曳着。

小灯摆动着,指引吴大娘来到了胡同口那个老位置。其他的摊贩还没来,吴大娘停好三轮车,佝偻着身子,从车上搬下几个小座椅,摆放起来。

桌椅都有些矮小,吴大娘却搬的有些费力,等摆放好之后,一手扶着三轮车,一手敲打着背部,休息一会。

她老了,不是年龄。只是经历的大悲痛,后又大辛劳,催促着她,让她老了。

吴大娘心中盘算,还差多少钱,才能在她死前把儿子送去养老院。从怀里掏出一个布袋,用身体挡着吹来的风,小心打开。

那是她所有的钱,在小灯的灯光下,那叠薄薄的纸币投下的阴影极浅,极淡。

一共是九百四十二块三毛。昨天晚上就数过了。这是她二十年来的积蓄。是从吴大娘身上,嘴里省下来的九百多块。

吴大娘只收纸币,这是食客们都知道的。不是不会用移动支付,是不愿。吴大娘用过一次移动支付,回去却被老人机屏幕上的显示出来的那几千块钱吓傻了。都是食客的捐赠。从那以后,吴大娘只收纸币。

“儿子的药该买了,褥疮也得去看看。还有下个月儿子的社保钱。”吴大娘心里有些不舒服,自己已经变成糟老太婆了。儿子的后半生还没安排好,心里着急,愁苦已经爬上了面容。

吴大娘身上穿着的衣服都是邻居送的,一日三餐也极为简单,二十多年了,全是馒头和做早餐剩下的菜梗。钱全都用在了瘫痪的儿子身上,虽然有医保,药钱是省了不少,可一个月的医疗花销还是很大。

更何况随着吴大娘身体的衰败,做早餐的速度也较从前慢了不少,这数量嘛自然就下降了。数量下降,收入就减少。快要堵不上无底洞了。

吴大娘正在犹豫今天要不要给早餐涨价,多涨一块还是五毛。内心纠结之时,有几个人影被小灯照出轮廓,向吴大娘的早餐摊子走了过来。

吴大娘赶紧小心包好钱,又仔细的揣回怀里。看向来人的方向,收起面上的愁苦,紧张等待着,她有了决定,涨价五毛。

正在紧张思索怎么跟老食客解释涨价的事情,几道人影离近了些。

吴大娘有些疑惑,几道人影走路之时摇摇晃晃,跟车把上的小灯一样。

离得近了,吴大娘就闻到了一股子酒味,是几个宿醉的汉子。

几名汉子中的其中一个向吴大娘走近说到:“阿姨,给我们随便上,但是要让我们吃饱啊,包子多来点。吃不完我们打包。”随即就招呼几位同伴坐下。

吴大娘认出了他,也是一名老顾客了。微笑应承着,心里却紧张的想着怎么开口说涨价的事情。

“唉,我给你们说,这就是全是最好的早餐店。”那名老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