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请戏班子(1 / 2)
同时上级还直接空降了一名退伍军人前来任职村长。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村长直接制定了一条条村规。
第一条:爱护生态环境,不能乱砍乱伐,淘河翻沙,不得偷猎野生动物。
第二条:讲究卫生,不能随意乱倒垃圾。不准倒在河边,沟边,路边。
第三条:邻里和谐。要自觉搞好邻居关系,不准随便闹矛盾。遇到矛盾,要到村部找人调解。严禁搬弄是非、造谣生事、伤风败俗。
第四条:树立新风。不准有适龄儿童辍学,做人做事要老实,懂感恩。勤耕苦作,发家致富。
第五条:遵纪守法。不准赌博、偷盗、敲诈、勒索。积极参与扫黑除恶,发现涉黑涉恶线索及时上报。
……
还把之前村民被占有的土地归还给民众。
直接成为村民们最爱戴的人。
那些之前跟着前村长作威作福的村民心里一万个不愿意,可是也只能老老实实照做,生怕也被抓去关个几年。
而柳家村要唱戏的事情也传遍了几个村子。
柳家村的村民们请了别的村的亲戚一起过来看戏,近的步行过来,远一点的就骑着自行车。
基本都是拖家带口的,这时候唱戏实在太罕见了,个个都没什么积蓄,哪里能花钱请戏班子过来唱?
基本都是镇上过节才有请戏班子,大家要看戏也得去镇上看。
现在在自家村里就能看,简直太方便了。
除了来看戏的,还吸引了一群来做生意的小贩子。
戏台边上摆了五六个小摊子。
有现场做的冰糖葫芦,各式各样的玩具和气球,也有卖麦芽糖的,或者用糖精水腌制的水果,炒瓜子,油炸萝卜丸子等等。
连套圈
旁边围着一群小孩子,正对着美食跟玩具留哈达子。
今年村里的人都多少赚了些钱,也比较舍得给孩子们买东西。
几个小摊子的生意异常的火爆,惹得有些生意头脑的村民也纷纷加入了行列。
有的则炸个麻花,有的拿出自己家种的甘蔗,砍成一段一段的卖。
有的干脆做起了汤圆。
用糯米粉搓成的汤圆放到红糖水里滚,等滚到汤圆都浮起来了,就是熟了。
现在天气还冷,特别是靠山的农村,晚上气温比别的地方还低几度,这种温度谁会介意来一碗热乎乎的汤圆呢?
小卖部的老板挑着个担子,把店里的零食也挑到戏台下卖。
此时戏台下已经挤满了搬着凳子抢位置的村民,而有些没有椅子的则站着看,或者直接找个东西垫在屁股下,随地而坐。
那真的算得上是座无虚席了,连戏台对面住的人家楼上也站着人。
小孩们偷偷趴在戏台后面看戏剧人员化妆打扮。
女生们则紧盯着女戏剧人员亮闪闪的头饰和五颜六色的颜料盘。
看着她们熟练的给自己带上假发,插上珠钗,面花,凤冠。再仔细的描眉点朱。
幻想自己也能戴上这么好看的头饰就好了,自己连睡觉都舍不得摘下来。
很快夜幕就降临了,等到六点。鞭炮一响,戏台上拉开了帷幕。
一个老生随着锣鼓的节奏走了出来。
开始咿咿呀呀唱了起来。
塞外思亲远,金井锁梧桐。长叹空随一阵风,失落番邦十五年,雁过衍阳各一天。牧马悲鸣衰苏武,隐名逸姓暗自伤。
正是有名的戏剧《四郎探母》。
而柳瑶这边常听的是戏剧之中的潮剧。
有时候还能唱上几句,都是跟奶奶吴桂花学的。
台下一群人听的津津有味的,柳家村民风很好,前排坐着的都是村里的老头老太太。
小孩们是不用留位置的,没坐一会儿就得跟小伙伴们去野了。
至于成年人跟青少年则坐着或者站在后面。
小孩子们重点则不在戏剧上,都在一旁互相追逐,炫耀自己买的玩具。
有点零花钱的则买上几个圈,开始套玩具。
引的一大群孩童围观。
很快他们就玩累了,直接跑到戏台的边缘,坐在戏台沿子上,近距离围观。
突然丑角往前面一窜!小孩们吓得又跑远了。
柳瑶则乖乖的坐在吴桂花身边,安静的听着戏。时不时的看看自己弟弟又跑哪里野去了。
柳瑶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久没有看到这么热闹的场面了。
等到后来电视和手机的普及,大家更喜欢在手机上煲剧,即使过节请了戏班子。
等到开唱的时候,下面也就零星坐着几个老人。
可是即使就只有几个观众,她们还是平常心的把戏演完,十分的敬业。
也有些人说,即使一个观众也没有,她们也是得把戏演完的。
这戏不仅是唱给人看的,也是唱给神佛们看。
情到深处,柳瑶还会跟着他们唱起来。
到了晚上十点,随着演员们的谢幕,锣鼓敲完最后一个音节,帷幕也渐渐拉上了。
众人才意犹未尽的起身,搬着凳子往家里走去。
小摊小贩早就收摊回家了,村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