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村寨(1 / 2)
崔述立在远处,看着不见了踪影的马车,又抬手摸了摸胸口的那道符箓,只低下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他身后的护卫有心调笑两句,郎君这次竟收了那柳家娘子的东西,待她可与旁的小娘子,有几分不同啊……
但看自家郎君的神色,他还是咽下了口中的话。
又过了片刻,那护卫方上前,打断了崔述的思绪:“郎君,咱们这便出发吧?”
“好。”崔述应声。
绿水青山,终有再见。
他走至马前,翻身上了马,一扬鞭,也冲进了细雨斜风之中。
出了邵阳境内,没了风雨相阻,这后面的路就好走了许多。
贺令姜一行人又花了六七日,借道昆州,到了南诏境内。
南诏虽已统一六诏,但其中部落众多,贺令姜一行人此时所在的,便属阿宁部。
这阿宁部是南诏乌蛮三十七部之一,地处偏僻,出了大周边域再往西南方向,走一日便是,离银生则有约一两日的距离。
南诏部落,对于外地来的人,大多心存警惕。
因而一到此地,贺峥便花了大价钱,去寻了一个当地的向导来,有向导带领,他们在此地借宿或打探消息,都会方便许多。
此时已近傍晚,那向导收了好处,倒也尽心尽力。
他将贺令姜一行人带到村寨外面后,先请他们在此处等着,而后便一头钻到村寨中,去寻族长商议了。
那族长一听,是有周人来借宿,便不大乐意。
他们南诏归附大周,但每年岁贡颇重。
各部落本就艰难,年年却都得掏出不少东西,等着去送给大周朝廷。
为着这,他每年可没少头疼。
因此,阿宁部的族长便对那大周朝廷,连带着大周人都没什么好印象,总觉得他们就是些只会压迫掠夺之辈。
“哟,老族长啊……您怎么就还记着这呢……”
向导面上微皱,劝他道:“那群人不过是来咱们南诏游历的,又没怀什么不好的心思。”
他将怀里的东西掏出来,放到桌上:“您瞧瞧,他们出手可不小气。”
“有了这些钱,咱们村寨中那些需要花钱修补的屋舍,不就有了着落了?”
族长瞅着桌上的财物,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们当真只是来游历的,没什么不好的心思?”老族长还是有些不放心。
“您这颗心就放肚子里吧,我可仔细瞧了,他们这群人虽不少,但里面有四个都是女子,除了一个黑壮了些,其余三个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样子。”
“因着这,才带了几个随从贴身护着。”
“我瞧他们这群人啊,不过是大周的富家子弟,仗着家中有钱,到处逛逛看看罢了……”
老族长瞧着桌上的财物,又想了想前些日子大雨,寨中不少人家的屋舍都得修缮一番。
他终是点点头:“行,就叫他们进来吧。”
向导脸上笑成一团:“您瞧瞧,这群人晚间要怎么安排?”
村中也是有人家是有空着的屋子的,老族长想了想,心中便有了打算:“你只管叫他们进来便是,至于安置的事儿,我等会儿去同寨中的人说。”
“行,那我就去喊他们。”向导笑呵呵地应道,便转身朝着寨外去请贺令姜他们进来了。
阿宁部地处山区,山高坡陡,村寨中的道路并不好走,这车马是不太好进去了。
向导寻了个人,帮他们照看着,便领着贺令姜一群人,往寨中去。
山中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本不宜起居,但阿宁部却巧妙地筑了一种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
这木楼建在斜坡上,需把地削成所需形状的土台,土台下方再用长木柱支撑,然后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台平行。
脚楼低的约两三丈,高者足有四五丈。屋顶用杉木皮或青瓦覆盖,平顺严密。
贺令姜一路走去,只见一幢幢吊脚楼或依着山,或傍着水,高高低低,参差错落。
她曾随着师父来过南诏之地,对这种民居倒是见怪不怪的,倒是贺诗人连着阿满几个,看得津津有味。
向导见他们感兴趣,便开口介绍:“这是咱们当地的吊脚楼,山中潮湿,这木楼以柱子支撑起来,远离地面,便能保持干爽通风。”
阿满眨眨眼睛,好奇问道:“我见你们这儿每幢木楼都有好几层,都是怎么来住呀?”
向导笑了笑,向着阿满解释:“咱这木楼,一般分为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的楼脚则围栏成圈,以用作堆放杂物或关养牲畜。”
“这般布置,倒是将木楼空间安排得很是得当呢……”贺诗人笑着感慨,这蛮人的生活智慧,亦是不容小觑。
村寨中难见外人过来,纵然他们面上都做了修饰遮掩,看起来不那么打眼,可向导带着他们一路走过来,贺令姜这一群人仍然很是醒目了。
有那坐在木楼上,依栏休憩的老者见了,便开口问:“乌达,你这是带了什么人回来呀?”
被唤作乌达的向导朗声回道:“是外地来游玩的客人,正准备带到族长家中去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