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打脸没打成,反而被扇的啪啪响(1 / 3)

加入书签

张良指了其中一位十八九岁的少年,笑道:“李文竹,你来分析一下。”

李文竹站起来,首先朝着张良躬身行礼,接着朝着诸位同窗躬身行礼,淡淡地说道:“在下先来分析,要是分析不到位,还望老师和诸位同窗补充一二。”

张良点头,众人点头。

“从数据分析,美阳县三年内,税收锐减三分之二,人口锐减三分之一,基础建设方面不增反减,大秦的税收,主要来源于土地租税和人头税,人口减少三分之一,主要以青壮劳力为主,大秦连年打仗,人口锐减是正常现象,税收减少,这也是正常现象……”

“大秦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大王就已经颁发了旨意,人头税已经取消,只有田租税,而且田租税同样减少了不少,税收减少,这是理所当然的。”

“可美阳县的基础建设方面,不增反而减少,这却是一件十分不正常的现象,从去年开始,大王就下拨了钱粮,修筑驰道,修建城池,兴修水利,开垦农田,鼓励各地修建工坊……”

“学生想问,这下拨的钱粮去哪里了?”

“还有,三分之一的臣民衣食住行得不到保障,这是什么情况?”

“关内可是接连五年大丰收了,大王又免除了人头税,降低了田租税……”

李文竹有点义愤填膺了,说道:“学生猜测,美阳县的主官有问题,或者美阳县存在欺上瞒下的情况存在。”

张良淡淡地说道:“李文竹,坐下!”

“老师让你分析美阳县状况,然后根据你分析的情况,做出如何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没让你办案!”

李文竹躬身道:“老师,学生错了。”

“不过学生有一些见解。”

张良淡淡地说道:“说说!”

“学生以为,按照美阳县如今的状况,首先要做的是修路,以修路的名义“以工代赈”,先解救那些衣食住行有问题的臣民,其次是引进外资,按照美阳县自身的资源,建立各种工坊,让当地的臣民,在农闲时做工,农忙时种田。”

“老师,学生如今只能想到这么多了,如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或许能够想到更多的办法。”

张良点点头,李文竹还是不错的。

“有没有其他同学,要补充的?”

高义山缓缓站了起来,他祖上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好在在他父亲这一辈因为在战场上立了大功,用性命给他换来了美好的生活,吃穿不愁,还让他能够读书,最终顺利考进了大清皇家学院。

为了报答父亲,为了报答大秦对于他的养育之恩,他拼命的读书,就是为了成为大秦的栋梁之材,为大秦效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老师,学生还有补充。”

“好,你说说。”

高义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环顾四周,说道:“如果,学生此刻去美阳县做一个县令,除了文竹师弟所言之外,学生可能会在保证粮食大丰收的情况下,发展工坊产业,对当地特产,粮食,药材等各种产品进行深加工,鼓励本地商人,引进外资,形成一条产业链,依靠咸阳这座大城市的消费,让美阳县成为咸阳城的产品供应城市……”

“啪啪啪……”

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让无数的学生为之沸腾。

后面坐着的几位大佬们,刚才听着李文竹的讲述,他们的心都跌到了谷底,没想到临近咸阳城的美阳县都到了这种地步,可想而知,距离中原以外的那些城市臣民,究竟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都是澎湃的,后生可畏吾衰矣!

尤其是,李文竹提出的“以工代赈”,用修路的方式,解决刘民问题,随后引进外资,建立工坊,让农民的闲暇时打工,农忙时种田,挣钱种庄稼两不误。

慢慢地,大家的生活,都会好起来。

臣民种的庄稼能够吃饱了,打工的钱就可以购买东西,而工坊的产品也有了销路,国家的税收也就起来了。

然而后面的高义山更是让这些大佬们汗颜,说出来的话,根本就不像一个少年所说,竟然要让美阳县成为咸阳城产品的供应城市,咸阳城多少人口?要是真的办到了,美阳县恐怕不得了。

尽管说,这些学生没有实践过,实践总是要比磨嘴皮子难上一万倍,可这些学生能够想出这等办法,有这等勇气,实在是后生可畏。

热烈的掌声过后,张良对于李文竹和高义山进行了表扬,同时又告诫两人,不要骄傲,继续努力,先学好知识,总有一天,大王会给他们施展的舞台。

这个时候,张良这才笑道:“今日咱们要讲的正是两位同学所说的内容,土地承包+集体产业,鼓励平民开办小工坊,政府开办国有大工厂,因地制宜,招商引资,打造属于自己的特长城市……”

张良讲的很详细,每一点都讲到了,听得学生们也是耳目一新,有了更加开阔的思路,原来做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后方的大佬们,虽然听得很认真,但有些专业的名词,却是很不理解,反正懵懵地听了一头雾水,感觉很好,其实啥也不是。

一堂课程,一个半时辰,终于是结束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