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论大明宝钞(1 / 2)
宫外十分繁华,小贩的吆喝声游游荡荡,不远处还有人在打擂台,事实上靖难后这几年,京城飞速发展。
成渊看了眼热闹的应天戏院,人满为患,事实上,他才在秦淮河畔搭了个台子,每晚唱几出话本,河上来往的船只行人便被吸引住。
除了戏好看,最重要的是大明朝的百姓夜生活单调,看到热闹就围观。
沿河两岸楼台挂着红灯笼,江南贡院的码头前,停着不少船只。但是越往后面,屋子就是普通瓦房白墙,再往后低矮的土房茅草顶,连灯笼也见不到一只。
最气派的几处是大姓的家族,王谢家的乌衣巷口,小摊贩争先恐后占据地盘卖东西,但没人敢去人家门口巷子里叫卖。
常府街和秦淮河,以及江南贡院四周住的都是朝廷的学士和官员,十分安静,还有衙役巡逻。
成渊觉得,若不是朱标薨的早,常府街绝对是如开国时一样威武繁华,要比他们靖难的几个国公府还要气派。
可惜没有如果,朱老四倒是做了自己的老丈人。
青石板凹凸不平,考虑到朱高炽身份特殊,身后跟着七八个便衣侍卫,安全考虑。
最终成渊选了自己戏院的茶楼,夏元吉跟在朱高炽身后。
“有没有觉得,自从禁止白银与铜钱后,百姓付个钱都要偷偷摸摸,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做不法交易。
转眼间,都已经开国几年,皇孙也已经长大,就连正清都能开口呀呀说几句话,不过都是关于他娘的,倒与我这个爹不相干。
时间这个东西十分奇怪,要回忆这几年朝廷都有哪些大事进展,每一刻都有许多改革念头,想要做,却发现千头万绪,不知如何做起。”
“看来,原吉和镇国公是想到一块儿去了。”夏原吉叹了口气道:“宝钞一事国公可有新的看法。”
“这件事你支持我”成渊看向夏原吉。
夏元吉想了想,低声回答:“只要与百姓有益,原吉愿助一臂之力。”
朱高炽问:“可有方法。”
成渊道:“有。”
随后从怀里抽出一沓纸,若无其事的摊开道:“宝钞制度变革与调控,宝钞政策和大明户部钱政之策。
宝钞的发行,收贮,调控,流通的范围,交易的规则,以及宝钞铜银的回流与储备。
另外还有大明民间的物品的价,米粮肉,盐,茶,丝绸,铁的储备与价格都要制定。
各季节与大明其他府县粮价以及钞铜兑换的调控,平衡官营与私营,关于宝钞铜钱和白银的兑换之前的政策,以及内库和钞库的管理。
最重要的是,宝钞必须和白银铜钱能一样互相兑换,还要有保障。”
成渊说完又道:“殿下,可能其中有些话语您并不懂,但后面我会一一解答出来。”
朱高炽还没反应过来,他实在想不通,成渊是怎么写了厚厚一沓。
夏元吉也是觉得,成渊这种态度十分可敬,随时随地可以与之讨论公事。
“洪武七年,朝廷曾经试图推行铜钱本位的制度,以铜钱为朝廷固定的通货。
但是当时,民间以铜钱,白银,以及故元的旧钞使用,随后朝廷便开始推行以宝钞为主本位。
不禁严禁白银流通,甚至一度禁止使用铜钱,但是民间百姓依旧以铜钱和白银,大明宝钞使用。”
夏元吉接话道:“但是后来,各地也逐渐松懈,百姓也是偷用铜钱,朝廷便睁只眼闭只眼。
直到今年,陛下下令彻底禁止使用铜钱,用宝钞,众人只觉影响不甚大。
接着俸禄也开始换了宝钞,朝中官员这才慌了神。”
宝钞不仅仅是通货膨胀,看问题要看本质,不全面,无保障,由官方一方随时可以宣布作废的宝钞,除了大明皇家,谁都会担心。
人趋利避害,对于有害的,都会避开。
原本成渊还打算带朱高炽去百姓那里探情况,因为老朱家儿子怕爹,这个事上朱高炽继承了朱棣怕爹的传统,做事也力求稳。
但是想法落空了。
当然不是成渊偷懒,而是应天突然就下雨了。
后世的南京到了六七月的梅雨季节也喜欢下雨,可能天晴着,过会儿就黑云而来,下起了雨。
虽然只是小雨,但确保体弱多病的胖太子不被淋湿,大家都一致选了对面的茶楼吃饭看雨。
戏院的饭不好吃,这是成渊对自己生意的官方吐槽。
吃饭不能将就,一来是不要虐待自己的舌头和胃,二来人生的饭吃一顿少一顿。
成渊只好把几个便衣侍卫也安排一桌子饭菜,白花一桌,肉疼的很。
但想想也不要紧,侍卫欠了自己人情,也算是好事。
夏元吉看了看外面,说道:“这雨下的突然,也不知道要下到甚时。”
“前几日天气太热,城中百姓有不少中了暑热,再晒下去,田里庄稼怕是没指望了。”成渊收起脸上的担心,笑了笑又放心说道:“正好来场雨,消消暑热,救救百姓。”
本来朱棣和杨士奇,金幼孜,胡广他们打算好好的走走京城的大街小巷询问百姓对宝钞的看法。
但是天不碰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