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系统培训(1 / 3)

加入书签

李敬云能够感觉到自己身上的变化,特别是经过这段时间的拍摄,哪怕没有经验条的显示,他也能够切实感受到自己演技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是原本他从赵凝秋那里学到的将自身融入到角色之中,然后表演就是属于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的了,而是他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应该调动哪部分肌肉,表现出怎样的动作,然后将所要表现的内容展示出来。

从理解上来讲,这样表演显得很是刻意,并且让人感觉太过偏向于技巧性地内容,但是真的在表演过程,李敬云反而不会去考虑用什么样的技巧。

因为一旦去考虑的时候,就能够感觉到前后的衔接问题,让整个表演就会显得磕磕绊绊。

就像进行射击的时候,在一开始肯定是牢记射击三要素,但是随着对技巧的掌握,起手便是符合要求,哪怕有什么意外也能够下意识调整过来。

这种的表演方式是技巧性质的么,的确是,但是是通过学习技巧就能够展现出来的么?恐怕不见得。

应该说,当将表演也做到了“无它,唯手熟尔”的境界时,就很难将判断这种表演是带有刻意的成分还是自然而然的表现了。

李敬云从蔡永平这里确实是接触到了表演的另外一种可能,不再是之前那种凭借灵光一闪,让自己可以凭借着“丰富的经验”来完成角色的表演任务,如果没办法出现灵光一闪的状态,李敬云的表现也称不上是多么好。

现在蔡永平引导他走的路,反而是专业表演者应该走的路,任何一个专业的好演员,并不是总是在等待自己的状态,而是在任何状态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交出一份令人合格的答卷。

或许,这是对任何一种职业都会有这样的要求,一般的情况下,可以对参与者不提太高的要求,而一旦进入专业的赛道,就会要求你要有专业的表现。

蔡永平对李敬云的要求和引导他所走的内容,恰恰是符合他作为大周影视学院老师的身份,毕竟,他们教学生表演的时候,也是引导他们走上专业的道路。

当然,这并不是说李敬云在话剧社所学的内容并不对,或者认为赵凝秋教授的方式方法并不对,只是她最为最开始参与影片拍摄的表演者,更多是从生活中汲取足够的经验,最终塑造出了自己现在的表演方式。

应该说赵凝秋自己给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学习的表演方式,并且她在技巧上也不比蔡永平之类科班出身的人弱,在有些地方她更容易拿出贴合自己贴合生活的表演,自然是容易形成对照搬技巧表演方式的碾压。

但是,她的成长并不是经过系统的培养,很多东西都是从自身的经验来看,或许对或许错很难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是否是适合李敬云,同样无法确定。

所以,赵凝秋能够教李敬云一些表演的技巧,一些提升表演的方法,但很难提供系统的训练方式,不要忘了,她的话剧社里面的成员,在入社之前多多少少都经历过系统的培训,反而不太需要再经历一遍。

即便是这样,李敬云依旧在话剧社里面有不俗的表现,本身也就说明了李敬云“天赋”的厉害,或者说穿越所带来“经验”的丰富。

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表演作为一项艺术其实也并不例外。

李敬云确实能够从“经验”里面获取到表演技巧,但是这种未加工的粗糙表现,终究是没有办法满足艺术的要求,甚至会因为技巧的不足,让许多经验白白浪费。

他的这种情况能够明白是怎么回事的就已经是很少人了,而明白是怎么回事还知道应该怎么做的人,就更少了。

还好,作为大周影视学院老师的蔡永平,并不是那种划水的教师,而是有着过硬的专业背景,在刚开始表演的时候发现了李敬云身上的问题后,迅速调整自己的拍摄计划。

他太知道了应该怎么在拍摄过程中完成对李敬云表演的训练,在他看来,李敬云是有了充足的水,但并不知道应该如何用这些东西。

只要他帮助对方搭好了框架结构,李敬云所拥有的“水资源”会自动的填充好,拿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结果。

而李敬云确实是不负所望。

“你们现在节奏上找的很对,接下来就要按照这个节奏推进,人物状态呢,可以有变化,但是不能变化的太剧烈,”蔡永平在跟眼前的两位主演解释清楚他想要的东西,“你们之间的配合,还需要更加灵活一些,明白么?”

蔡永平说完眼睛扫过眼前的两个人便知道答案了,“就是,像我们现实生活中一样,我们不是机器,做一个动作然后得到一个反馈,我做a然后你就反馈b,人本身是很灵活的,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并不是那么刻板,你做了什么我就一定要反馈,我可能会提前做了反馈,也可能之后再反馈,但是整天表现上的话会很自然流畅。”

看着两个人若有所思,蔡永平也就明白自己不能够再逼迫,很多时候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的内容都告诉对方,对方就一点能够明白所有的内容。

长久的教学经验告诉蔡永平,什么时候告诉到什么程度,什么情况应该让对方多思考,这种进度的把握,他是属于超水平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