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哀(1 / 2)

加入书签

非人哉!

这是左天龙心中第一个念头,当然并非是指沐武不是人,而是这套武学不是人的武学。

(这里的人不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智人,前文就提到过,大溯在某些方面和古代中国很像,比如他们都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认为除了自己国民外,都不能算人。)

——这绝非是大溯的武学,应该是西域甚至海外的拳术。

左天龙在四炼大成,进无可进之后,便踏上了周游大溯,寻访各地武道的路程。

他每到一地,打听好当地的最有名的武馆后,就直接打上门去,与对方掌门交手。

身为四炼武师,对于人体一起器官结构都无比熟悉。哪怕没有武功秘籍在手,只要与敌人交战,感应气血,听劲搭手,再玄妙的武功打上一次就能学个七七八八。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他自然而然的掌握了一门技巧——他能“听”出一门拳术背后的故事,这不是什么超自然力量,而是吸收了海量武学之后自然而然掌握的能力。

这是一种极端鸡肋的技巧,甚至在历史纸堆里能找到的记录都少之又少。

因为它本身需要巨量的武学知识才能施展,除非向左天龙这种武功天人合一,进无可进,才有可能掌握。

举个例子,在南方拳术中,将就脚尖落地,脚后跟一沾即走,借助前脚掌的弹力,带动全身。

而北派武功里,每一次踏步,整个脚掌都要拍下去,靠着脚踝、膝盖作为支点。

一开始,左天龙有些不理解,请教了不少拳师之后,他们也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但后来在一次雨夜里练拳之时,他突然反应过来。

北土粗,南土细,北方干燥,南方泥泞,若是在泥地当中,北方拳师每一脚落下和抬起,都要多花一些力量和时间,而高手相争,往往差的就是这一线之隔。

这就好像北方的树木,根系往往比南方的更加发达,是因为北方干旱,它们需要扎根到更深的地方去寻找水。

明白了这一点后,左天龙豁然开朗。有的武功,是从军阵之中,从长枪之上演化而来,而有的武功,则是着眼于大街小巷,市井斗殴之中。

到了后来,左天龙甚至能够从一门拳术中,猜测出他的创立者是什么样的人,找上门去,一一印证,中者乃十之七八。

最有意思的是,武功的演化中,有一种“缠绕现象”。

左天龙到了一个青玉城的地方,那座城里有两个扎根了数百年,一直不相伯仲的门派。这两个门派乃是完全不同的风格流派。

其中一个的祖师爷应该是退伍老兵,应该是军队里的长枪兵,其后人多半擅长以刚猛霸道的棍棒和长枪为主。

另一个的开创者,多半是一女子,还是一位盗贼,传下来的武学大都灵活轻灵,主要是飞檐走壁的步伐提纵之术以及索击暗器的功夫。

两个门派在这座城市里一直争斗了十几代人的光阴。

当左天龙这条过江猛龙到来之时,这两个门派之人交手却又异常默契的联起手来。

左天龙在交手之中发现,以长枪军阵为根基的门人,在自家武学传承中,有不少用于挑飞杂物来抵御暗器。

用暗器轻功作为主修功夫的一门当中,则添加了不少在空旷地方与人周旋游斗的技巧。

而当左天龙揍服了两个门派之后,上门讨教后,却发现两个门派对此事都一无所知,只知道自己从小学的招式套路就是这样。

左天龙猜测,很可能是这两个门派之人,每天琢磨着如何打败对方,日复一日,这种想法渗透进了武术之中,无意间,传递给了下一代人。

就这样,一点一点的,武学就演变成了这样。

至此,左天龙突然意识到,武学不但是招式和技法,背后还包含着一个人思想、经验和环境。

尽管沐武只用出了一招,但左天龙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套成套的武学。

这是一门在身体素质低水平的情况下,一对一,以缠斗为主,针对骨骼关节等要害,徒手格斗,着重于以弱胜强的技术。

左天龙非常疑惑,这套技术本身毫无意义,如果是用于实战,那么这套格斗术只能对抗一炼武师以下的对手,两人的体能也不能差距太大。

但用于表演的话,左天龙实在不能理解,那也不好看啊,要赢的漂亮,重要的是举重若轻,不着声色。两个人在地上滚来滚去,不是相当狼狈吗?哪有观赏性可言。

就在左天龙一愣神的功夫,沐武就完成了锁臂十字固,而学过巴西柔术的读者们都知道,这玩意一但成型就几乎不可能被解开。

咯嘣!

一阵令人牙酸的骨裂声响起,沐武只感觉有仿佛有一头鳄鱼在自己怀中翻滚挣扎。

左天龙身形一扭,闪到了距离沐武三尺之远的地方。

此刻左天龙的袖子已经被绞成布条,露出下方猩红的皮肤,整条手臂都不自然的扭曲,像一条死蛇一样软软的垂下。

“你用的是什么武学?”左天龙好奇的问道。

沐武微微一愣,“巴西柔术。”

前世的时候,沐武学过一年半的巴柔,作为一个上班族,学习巴柔当然是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