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传旨张万钟、尤世威(1 / 3)
事情谈的很顺利。
总督卢象升是个顾大局的官员,没有对崇祯皇帝将该是他的军权和权限都授给了周大虎一个武将,而有所不满。
他知道,自己在战场上剿灭流贼有一些军功和胜绩,但和对方周大虎一个武将相比起来,自知相差太远。
他作为一个带兵而开明的重臣,心中也是认为朝廷应该松绑武将的权限,让武将自由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由文官指挥,武将只是一个带兵听命的兵头,把武将限的死死地。
卢象升送走周大虎一行,开始考虑最急迫的三天后的边境走私抓捕行动。
他也在考虑皇上为何为这种小事而下圣旨。他也不知道周大虎对皇上到底说了什么,而排除了宣大文官和镇守太监两个系统。
思虑了半天后,他也想不通这里面的东西,估计是担心当地官员官官相护,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这是皇上不相信当地的官员和武将啊。
卢象升不知道的是,周大虎根本就没有和崇祯皇帝说什么,向皇帝讨要这份密旨也是周大虎的临时起意,不管有没有这份密旨,都会按照计划行动。
而崇祯听到要这个授权,只觉得这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再加上边关走私朝廷违禁品,都要接受守边军队的最后一关检查,军队抓这件事情,也是可以的。
而周大虎又立下新功,这样一个小的请求,崇祯皇帝随口就答应了。
根本没有想那么多。
……
周大虎当天就返回了宣府。
随即秘密调兵,目光放在了张家口。
公元1613年,张家口堡之侧筑来远堡,以张家口堡和来远堡为基础。
张家口,此时已经发展成了蒙古和大明交易的贸易中心。
摊铺栉比,商贾云集,来远堡外“穹庐千帐”。
商业贸易十分兴盛。
万历年间,张家口的茶马互市已成规模。仅1579年,张家口易马就超过了35000匹以上。
由于辽东战事不断,辽东的马市也转移到了张家口,使张家口成为内地与辽东贸易的中心。
建虏由于收复了漠南蒙古诸部,便借着蒙古人的身份,拿着从大明抢来的黄金白银和一些奢侈品,以及辽东盛产的人参、皮毛等,来此地换回了所需的铁器及其他物品,就在张家口与山西商人的互市中取得。
因此山西商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山西商人充当了建虏入关前的武器原材料和物资的供应商。
建虏入关后,建虏没有忘记这些曾经以贸易的方式帮助过他们的晋商。
于是顺治帝在紫禁城里设宴召见了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8家山西商人,他们随后成为了清朝内务府的第一代皇商,并享有特权。范永斗被任命主持贸易事务,并赐产张家口为世业,其余7家也各有封赏。
这些人在周大虎眼里就是吃里扒外的一群汉奸,行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这八家。
顺带着,将一些不知名的小型晋商也扫荡清理一遍。
当然,边贸他是不会停的。
等将漠南各部都收服后,没有了私通建虏转运物资的顾虑,边贸还将大开,进行更大的贸易。
当然,这里指的是生活用品。
至于能用在军事上的物资,还是要严加管制,不能放松。
这一刻,周大虎一个人静静的想了很多。
……
离京师最近的济南府邹平县。
锦衣卫不到三天就到了。
正在家致士修养的前工部尚书张延登听闻,心中一惊。
赶紧带领家人在院中迎接。
只是让张延登意外的是,锦衣卫过来传旨,却不是他的。
而是给他第三个儿子张万钟的。
三儿子虽然有功名,但只是一个恩贡监生,连一个候补官员都不是,锦衣卫怎么会找自己儿子宣旨?
他很不解。
已经四十六岁的张万钟和他的三个儿子,更是不解,心中还有一些惶恐、不安,不知道锦衣卫找自己宣什么旨。
带着一份忐忑,他跪在地上伏地接旨。
但随即他听到的内容,确是让他瞪大了双眼有些不敢相信。
他父亲前工部尚书张延登,以及张万钟的兄弟和他们的儿子,都是一副不敢相信的面容。
他们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但这时锦衣卫校尉又发话了,催促张万钟赶快启程。
并告诉他,可以带家属,以及可以推荐一些养信鸽能力不错的人担当一些职务,并称也是有品级的。
这一说,更是让张延登、张万钟父子更是惊讶错愕。
半天之后,张万钟才弱弱的小心翼翼的问道,朝廷要他干什么。
他心中虽然已经有了大致的确定,但这还不权威。
他需要肯定的答案。
并且他以根据此,来做一些准备。
可惜的是,对方也是不知,只是奉命行事。
刚才他的话,只是上级的原话。
张万钟没再说什么,他将三个儿子全部带走了。
并将自己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