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熊廷弼、王化贞平反(1 / 3)

加入书签

他又转头到周大虎方向道,“明日赐死原登莱总兵陈洪范,你去监刑。”

“后日,你与孙老先生一起启程各回驻地,今日谈的事为绝密,严禁泄露一丝一毫。”

“朕这就将周爱卿所需的密旨书写好,许你便宜行事,先斩后奏。”

……

周大虎和孙承宗走出午门,已经是天快擦黑了。

两人却是顾不上吃饭休息。

而是立即回到了孙承宗的官邸,开始相商刚刚和崇祯皇帝讨论的大事。

这两件事情,是联系在一起的。

周大虎那里不解决蒙古各部的问题,辽西就不能有任何的妄动。

孙承宗问道,“收服蒙古漠南四旗和攻下归化土默特左右翼,什么时候能解决?你拨给我的一万兵马暂时不要给我了,你自己留下,行动起来把握更大。其后再支援于为师。”

说到这里,孙承宗轻叹了一声,有些可惜的说道,“你拜我为师吃亏了。为师这次去辽西任职,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了,也许会埋在那里的青山之中。没有时间来教导你学习了。”

说到这里,他严肃了很多,接着说道,“即使你不用以学习觅出路,但是多读书,对你行军打仗、排兵布阵,都是有莫大的助益。多读史书,更是对你有好处。”

周大虎起身行了一礼道,“老师今后定会长命百岁,无需多虑,今后机会多的是。这一万兵马老师还是带上吧。老师在辽西的局势比学生在宣大等地,危险多了。”

在周大虎心里,学不学东西,这是次要的(就是学,那些古文会愁死他),最主要的是,拜对方为师,了结他的崇敬之心。

孙承宗轻轻一笑,脸上一片祥和说道,“但愿如此。扯远了,好了,什么时候能解决广宁以西的蒙古各部?”

这是关系到辽西未来的作战。

周大虎道,“半年到一年。准备、出兵、作战、收尾,需要一些时间。”

“听说你把漠南四旗的牧民都带到了彰德府?”

周大虎点点头。

“如果漠南四旗不愿意归附呢?你怎么办?”孙承宗担心自己的这个学生年轻气盛,对方不愿归附,杀心太重。

周大虎明白老师的问话是什么意思。

“老师放心,学生不会胡来滥杀无辜。”

两人又商议了一下后续辽西之事,周大虎见时候已晚,老师年岁这么大了,便行礼告辞了。

……

第二日一早,军机房中孙承宗一宣布崇祯皇帝为熊廷弼、王化贞平反的决定,就陷入了一片惊愕之中。

这…这变化有些太突然了,有些让人接受不了。

但这是皇帝旨意,同时对他们这些文官来说,是好事不是坏事。

谁知道,今后会不会出外督师,有了这个前例,朝廷杀官员会轻许多。

经过一个上午的撰写、润色、仔细检查后,军机处将这份圣旨抄发各处,颁行天下。

圣旨一经贴出,京师立即变得喧哗起来,成为了大街小巷内外议论最热的话题。

一座茶楼中。

不少文人雅士喝着茶,看着茶楼外的风景,悠闲地议论着朝政。

“唉,这个王化贞死的有些倒霉,崇祯五年才死,没赶上皇帝的变化……”

“都是朝廷党争惹的祸……”

“可不是吗,党争的时候,杀的昏天黑地,一遇国事,束手无策……这大明朝……唉!”

“只是皇帝这个举动……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察,失陷封疆,丢失大片国土,本就该杀,这又给其平反,是个什么意思?”

“……”

一个个闲人,高谈阔论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兴高采烈。

而许多京师官场上的人,则是深思皇帝突然发生变化,是什么原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下午。

胡铁柱、刘廷传到了,所调的一万的兵马也调配齐到了,周大虎去见已经完成皇上平反任务的老师孙承宗。

望着胡铁塔虎背熊腰人高马大的身材,一身甲胄,一脸大胡子的样子,孙承宗就知这是一员虎将。

随即他又看向胡铁塔身边的一个年轻人刘廷传。

周大虎解释道,“这位是我配给胡铁塔的副手,生员出身,好兵,任侠好义,崇祯八年,颍州被流贼攻破时,我正好带兵在流贼中,发现他骂贼不屈有忠义,就刀下救了他。跟在我身边做事,表现很不错。他这次协助胡铁塔掌握军队,管理军兵生活、思想,钱粮器械等事,以及战前动员等事。”

刘廷传上前一步道,“学生刘廷传拜见孙督师。”

看着对方英姿勃发,孙承宗笑着道,“好、好,主将勇猛,副手文武双全,很好。”

“可有官职?”

“没有。”

孙承宗皱眉问道,“为什么?”

周大虎解释道,“学生觉着武官走路较窄,给他报了几个军功,文官还在候补。”

孙承宗大手一挥说道,“本督辽西用人有推荐之权,官职有我来安排。”

两人谢过,就带着孙承宗到城外观看那一万兵马。

京城三十里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