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明科道言官的弊端(1 / 3)
他觉着这个举措也不错。
现在朝廷内忧外患的时候,这些科道言官还是按着承平时期惯例行事,浮空的很,甚至起着推波助澜坏事的作用。
周大虎看向对自己一脸怒气的科道掌科掌道冷声道,“看看大明的江山,看看这咱们的万里江山都成了什么样了?知不知道有许多人都是认为大明的前路已经望到头了。”
“知道是什么前路吗?”
周大虎的声音几乎是吼了出来。
朝堂的文臣武将不是傻子,他们的人际关系网遍布京师内外,当然知道周大虎说的是什么。
大家都当场装作不清楚,个个低头看地,或者眼神飘离,好像没听见周大虎说的话,
崇祯皇帝却是听得一清二楚,他结合周大虎的前后言语很块就知道了什么意思。要是别的大臣敢这样讲,动摇朝廷军心民心官心,大逆不道,早就拉出去砍了。
无奈的崇祯皇帝只好心中抽搐了一下,面无表情当做自己没听见。
首辅温体仁和孙承宗眉头紧皱,二人一个是首辅,大明好,就是他的功劳。大明局势败坏,则是他的名声责任。周大虎是战功新进的武臣,深得皇上信任重用,也是他的功绩之人。
而孙承宗已经成为了周大虎的老师,对自己的这个学生不听话乱说话,他有些头疼。
到底收了这个学生,是福还是祸,他现在真的心中有些含糊。
看着大殿中许多重臣各种表情,他就知道这些朝臣们是知道自己这句话的意思的。
他接着不客气的继续大声说道,“六部给事中乃是监察六部的官员,十三道御史监察各布政使司,责任重大,但是你们监察到位了吗?监察有效了么?如果监察负责到位有效,我大明能是现在的局面吗?”
“六部给事中对自己所监察的部门,一切部务都熟悉吗?自己所在的六部都没有一点的问题了吗?十三道御史,可是到各布政使司暗查明访贪官污吏到位,体察民情、处理害民乱民扰民之事了吗?一干科道官员不务正业,现在竟然插手妄言国家军机大事,你又知道多少情况?竟敢在此妄言?”
一帮的科道官员气的不轻,但又不能在大殿皇帝面前有失体统。
只能吹胡子瞪眼,要求皇帝治周大虎之罪。
周大虎却是再次说道,“朝廷官员应当各守其职,科道官员不能做好本职工作,胡乱出言,那就应该取消科道,并入都察院即可。”
他说到这里,转身对崇祯皇帝说道,“皇上,我大明该整顿官场吏治了。现在朝堂文官之中不少人,夸夸其谈,不做实事。俗话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臣以为一些言官和其他官员,不懂军事,自认为看了几本兵书,不上战场,就敢言自己懂兵知兵,乱言乱语,祸乱朝纲。”
“微臣建议三品以下官员,不得妄议朝政军机之事。他们往往接触不到机密军务,政务经验又太薄,常常意气用事,慷慨激昂,反而坏了朝廷国事。”
这时突然传来一道厉声打断了周大虎的话语。
“尔竟胆敢胡说?科道言官乃是太祖皇帝所定官制,祖制有定:给事中职责钞发章疏,稽查违误、主德阙违,朝政失得,百官贤佞,各科或单疏专达,或公疏联署奏闻。无论是皇帝有过错,还是朝政有缺失,以及文武百官的道德、政绩表现,都在六科给事中的纠劾范围。”
“十三道御史对各相应的布政司及带管的在京衙门的官员及各种事务进行监察,并且参与由礼部主持的廷议。”
“科道言官事关整个官场是否清明廉洁。乃是我大明的一股清流。”
周大虎一看对方不认识,问道,“这是谁啊?”
“河南道御史许自表。”对方瞪着眼说道。
“你知不知科道官有时成为官场门户之见相互攻击的喉舌,所谓书生误国,说的就是你们。”
看见两人几乎争吵起来,崇祯皇帝看不下去了,出声道,“好了,各自上疏自陈,朕自有决断。”
皇上发话了,两人行礼后,各自回班。
看到如此乱的场面,崇祯皇帝犹豫着还要不要召见建虏一方的白喇嘛。
原本他是定的是让内阁、军机处、六部九卿,外加科道言官、顺天府府尹等文官,以及武勋京营高阶将领参加这次的特殊廷会参加。
可是,现在只是让一个有忠义的张春在众臣面前亮相,说了几句纳款议和之事,朝堂上就混乱如此。如此,怎能还能让建虏一方的白喇嘛在众人面前出现?
至于与建虏拿款和谈,这个问题,他心中早有考虑。
大明的边军京营以及勤王援兵等大量的朝廷精锐的官兵,被建虏击杀俘虏,严重的削弱了大明的实力,没有精锐之兵剿贼。这样下去,流贼势必日久裹挟百姓做大,到时候一发不可收拾。
中原腹心靡乱不能停止,牵扯朝廷大量的精力和钱粮兵力,还会使得军饷大增、百姓避战逃去,大量土地撂荒,田赋急剧减少,朝廷财政日益困难,更加无法集中朝廷物力一心对待建虏辽东战事。
内外交困,兵源不足、钱粮不敷,如此下去,已经形成了内外交困的死局。
不破此困局,日久下去。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