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可是这话怎么说?(1 / 3)
面对兵部尚书杨嗣昌讲的,有关的兵户两部协商出来的筹集军饷钱粮的有关安排,崇祯皇帝面无表情,没有直接表态,也没有露出一丝的赞成反对表情。
现在朝会后的一次辽东军情征战的询问,已经又变成了特例的特别朝会。
这些事情的转变,崇祯皇帝也想不到。事情是一件赶着一件而出来的。
崇祯皇帝扫视了一眼殿中众臣,缓声说道,“各位爱卿,对筹集二百八十万两剿饷之安排,但有意见,可以提出,但是流贼必要剿灭,剿饷必定要征。下三月苦功夫,了十年不解之局,百姓苦一年之苦,免今后兵祸动乱流离之事,天下兵祸平定之后,再有十年,定能天下大治。”
“各位臣工,非朕愿意加派百姓田赋负担,也深知此政定会使得百姓困苦更深,负担更重。可是无饷何以有兵,无饷无兵何以剿贼平乱天下?此乃不得已而为之,更无两全之策。两害相权取其轻,待天下安定之后,朝廷自会精兵简政,减少开支,整顿吏治,取消减免田赋和各种加派,以利百姓休养生息,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消灭流贼,平定贼乱。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妄谈。此乃朝廷之现实,还请各位臣工监察剿饷安排,拾遗补缺,出言献策、完善政策,你我君臣一体共赴时艰。”
殿中众臣听了崇祯皇帝此话,知道皇上已经是给大家提前打了招呼,剿饷征收势在必行,如再有朝臣再说反对的话,必然会遭到上面的雷霆之怒。
而且殿中各位大臣都是人中精英,当然知道国有危难,增加税收乃是情理之中。
如果真的一点不加任何税赋,百姓能够生活下去,不会有人真的就能够认为流贼自己就会解散回去吧!没有人这么天真。
很快就有人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温体仁上前一步道,“皇上,剿饷不得不加,但是底层官吏如狼似虎,横加征派,朝廷征一,底层官吏敢征二,朝廷剿饷征二百八十万两,下面就会征五百六十万两。还请皇上下令,派遣御史严加察堪横征虐民之事,就地处理,而不用上报。”
崇祯皇帝在原有历史上,崇祯十年秋下达的罪己诏中,对官吏贪婪就有所痛陈:“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催钱粮先比火耗,完正额又欲羡余。甚至已经蠲免,亦悖旨私征;才议缮修,(辄)乘机自润。或召买不给价值,或驿路诡名轿抬。或差派则卖富殊贫,或理谳则以直为枉。阿堵违心,则敲朴任意。囊橐既富,则好慝可容。抚按之荐劾失真,要津之毁誉倒置。又如勋戚不知厌足,纵贪横了京畿。乡宦灭弃防维,肆侵凌于闾里。纳无赖为爪牙,受奸民之投献……”
崇祯皇帝心中对此清楚,下面内阁官员也没有欺隐于他,但是知道也只是知道,而做不到革弊和整顿吏治。
崇祯皇帝重重的点点头道,“准奏,着内阁安排有司严肃执行察查各处地方,就地处理虐民官员、贪墨官吏。凡有监察官员掩护、纵容地方官员者,罢官,有司重处。”
其他人也都一一说了一些恳切之词,多有益许建言。
最后只有殿中在场的孙承宗和周大虎两人还没有言语。
皇座之上,崇祯皇帝看向二人。
崇祯皇帝一直没有公开孙承宗即将上任辽东督师之职,就是等着周大虎回来,了解辽东最新的情况,同时问他是否愿意带兵去辽东就任。
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还要做等一等。
看见皇帝望向自己这个方向。
孙承宗依然沉默不语。
他的的想法是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辽东战局上,别的地方他不想自己的观点引起太大的争议。
想看情况而定,再是否建议。
他是有一些剿灭流贼的想法,这个想法他告诉过周大虎。
但他的建议是朝廷拜一大将,授予全权,给武将充分放权,不派文官太监,由征战大将自己选择副手,以及参将游击等将领兵马和兵马出战。
这个争议较大,不到万一,他不会建言此策。
周大虎看了一眼孙承宗孙阁老,略略一想,便知其意。
周大虎上前一步站了出来,立即引过来一片目光。
周大虎因为年轻战功彪著,朝堂之上倒是超然之外,没有人与他有什么矛盾。
毕竟在这兵慌马乱的时候,文官们都明白,要想在朝堂上有所作为,必须有人在兵事上做出一些成绩。
而周大虎年轻有为,圣眷正隆,现在发言很是让人关注。
崇祯皇帝也是眼神闪烁盯着周大虎的方向,这个自己现在最为倚重的年轻小将,是让他又爱又气。爱其能力出众,年轻有为,已经成为大明不可缺少的武力柱石。
但又很气其有时候说话不过脑子,在朝堂之上和自己面前随便乱说,惹起天大的争议,致使朝堂失和。
他叹了一口气,对着已经走到大殿中间的周大虎道,“爱卿还有建言?”说这话是因为先前,周大虎已经提出了候恂曾经提出的因粮之策。此事他还拿不定主意,还要听听众臣的意见。
周大虎向崇祯皇帝躬身一礼,又向殿中的几位大臣和候恂拱手一礼后,看向前方肃声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