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建虏入塞—(四十二)塘报飞递进京师(1 / 3)
整整一个上午的高度戒备,以及等待煎熬,终于等来了全面消息。
建虏真的撤退了,后方的钱粮和牲畜被建虏又抢走了一半左右,但万幸的是,建虏没有动那些百姓,百姓平安无事。
这个消息一出来,大家立即心知肚明,建虏这是不想拼死战,没动百姓,还留下大量的钱粮和牲畜,是不想激怒大家,再去追击。
这个消息还不能公开,再过两天建虏走的更远才行。不然,这个消息全体军兵知道了,一下放松思想戒备,敌人再突然一个回马枪,突然杀回来怎么办?
时间在仍然高度的戒备中一点一点过去,整整三天后,哨探一直跟在建虏大军行进了三百里返回后,建虏走了的消息才公知于众,瞬间,临时的大营,喜庆的吼叫声、笑声、哭泣声、压抑过后的畅快声,各种各样的声音在大营中,响彻天地。
“赢了,我们赢了……”
“建虏,那可是建虏,他们跑了……”
“哈哈哈,狗日的建虏,也不过是那样,照样被老子砍跑了……”
无数的军兵汉子,激动异常,军心士气高涨,达到了各部从未有的强度。
众将领望着精气神都已经不一样的军兵们,神情都是很是复杂,胜仗是军兵变化的最强催化剂,道理大家都懂,但做到确实太难了。
不少将领扣心自问,要不是周大虎的坚持,大家会这么做吗?还有那四千肃正的精锐,那高大家一节的实力,如果没有这样的军伍压阵,大家会不会溃散?在这胜利的这一时刻,不少人想了许多……
大军已经出塞外近几十里,大家也不敢大意,顾不上欢庆,立即各部整军向还在缓慢移动的百姓队伍,加速靠拢。
一个时辰后,终于和被掠的数万百姓汇合。并派出塘马,向总督杨嗣昌送达有关情况的塘报。
大军带着建虏留下的一半粮草、牲畜,终于在五天后,越过边墙,回到了大明境内。
一直揪心忐忑不安的杨嗣昌接到塘报后,是心中大喜,随即开始调动有司,调运粮草,准备安置难民,同时又调来大批酒肉,准备犒劳周大虎、王承恩、祖宽、王朴、自己标营五部兵马。
同时将四大将军的大捷塘报,立即转发传递京师兵部。
杨嗣昌因父亲病重的忧郁心情,也因这场胜利好了许多。
杨嗣昌亲自领兵来到阻虎堡边墙,迎接周大虎、王承恩、祖宽、王朴等人。王朴也因这场战斗,和周大虎前隙尽去,关系好了许多。
再次见面,杨嗣昌感慨万分,第一句话就是,“大家辛苦了。我会立即向朝廷给你们请功。”
紧接着就是,“庆功宴已经摆好了,大家同回平虏卫城,好好庆祝一番。”
接下来的事物,都有人接手处理,周大虎和三位总兵以及各自的副将、参将等一干将领,带着一些亲卫,直奔平虏卫。
平虏卫城中,这一夜,灯火通明,酒桌上,众将领你来我往,推杯交盏,把酒言欢,一直喝到天明,周大虎和众将才回去休息。
而杨嗣昌只是在开席时,敬了数杯酒后,就退了出去。他还没到彻底放心的时候。一接到周大虎等大捷,建虏回转的消息时,就立即通知了宣府总兵卢抱忠,宣府巡抚陈新甲监视御马监太监卢惟宁三人,命其严加戒备,以防建虏在吃亏后,恼羞成脑,回程时突击宣府等地。
在做完这些事情后,杨嗣昌终于能歇一口气了。
而与此同时,宣大巡按御史梁云构,却是痛并快乐着。他已经是数天只睡了几个小时,但心中却是十分高兴。
不过他刚刚验完周大虎所部的军功首级,点清所救百姓人数,以及夺回的钱粮、牲畜等,现在又得知,四部兵马在塞外百里处,击败建虏,夺回全部被掠百姓,以及部分钱粮,牲畜等,在欢喜的同时,也有些发愁,人手是严重不够呀。
朝廷何时曾出现过清点验证军功的人手会短缺?梁云构苦笑着,身体疲惫却心中快乐着。同时他也有感叹,如果朝廷多有精兵如此,建虏又有何惧之?流贼又何愁不平?
一切都在按规定在进行着,周大虎等人商量的钱粮等分配方案,虽有总督杨嗣昌的事前同意,但真等打胜了,情况又不一样了。望着夺回来的堆积如山的钱粮,成群上万的牲畜,杨嗣昌只好上报朝廷,恭请陛下定夺。
……
京师,兵部衙门。
一份紧急军情塘报和一封宣大总督杨嗣昌的上疏,放在了兵部衙门堂上官,兵部尚书张凤翼的书案前。
张凤翼打开塘报又开始看第三遍。脸上带着无比的喜悦和震惊之情,哪怕这已经是他看了的第三遍。
塘报上,详细叙述了大战的经过,军功是周大虎排在第一名,其次是援剿总兵祖宽、再其次是延绥总兵王承恩,最后再是大同总兵王朴。塘报上只是简单的报了一下大捷,说明等战果核定之后,再向兵部详信题报。
奏疏上呈报的是激赏的有关事项定夺。
兵部尚书张凤翼注意到了周大虎的所部兵马,竟都是家丁乡勇组成,令他很是惊异周大虎的练兵能力。
至于夺回的钱粮和牲畜,宣大总督杨嗣昌请示,“按隆庆元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