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神迹(1 / 3)
偶像崇拜通常是指对任何一种偶像、图像或物体的崇拜,与敬拜一神论的神相对。偶像崇拜,是一个人对信仰者的象征物、对象信仰的极端。偶像崇拜也指个体对自己所仰慕的对象产生的一种钦佩和推崇心理,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学习和模仿行为。
有这样一些变化或事物,由于不可抗等因素,主导并且伤害着人们的人生;有这样一些人物,用他们超凡脱俗的事迹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从神秘的宗教到变幻莫测的政治,从伟岸的英雄事迹到有所作为的明星人物,…他们曾经生存及正在生存于人们的周围,乃至可能是个体的自我,融进人们的生存状态与思维意识中发生效应。人们把这些变化、事物或人物赋予“偶像”的定位。
对偶像的供奉与崇拜似乎起源于人类产生思想意识之后,与对神秘力量的恐惧和膜拜及对神话、英雄人物的推崇有关。从远古时期的图腾、神话人物到对祖先、圣人、英雄人物等的崇敬,偶像在人类历史上一直以量变的形式存在着,并在某个时刻偶尔发生质变。偶像,《新华词典》有两种释义:一种为人所崇拜、供奉的雕塑品,比喻人心目中具有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物;一种不加批判而盲目加以崇拜的对象。特指一种传统的信仰或理想。
可见偶像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具有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物质性是说它以物化、现象或者形式客观存在过,精神性是说在其存在状态以及广延之后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力量,以至令其他个体产生信仰及崇拜,并不断被赋予新的涵义。
人们对偶像的崇拜,一是对不可抗拒的某些现象的困惑,比如远古时代人类对风雨雷电等神奇的自然现象的好奇,认为冥冥中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着这一切,由于恐惧与感到奇怪等心理感应而加以信仰膜拜;再如对灵魂(魔鬼)是否存在的困惑与思考,现代科学试图用电磁波的原理解释灵魂(魔鬼)现象,但是人们依然无法揭示它是否客观存在,所以只在想象意义上约定它的客观存在,等等;二是境遇思想的共通性感同性,是自我个体另一维生存方式的比拟,首先以理想形式存在,然后实践理想,例如对政治人物的崛起事迹、对娱乐明星“成功”的感同性,其他个体凭借自身禀赋条件、个人努力及客观历史、社会条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实现了其他个体的梦想并被人们所熟知,于是自我也因为所追求的某些物质利益及精神享受与这类人有共通性,感同身受地相信并效仿,形成崇拜。等等。
偶像崇拜的实质,似乎是对自我的心理寄托和行为替代载体的迷信,是对信仰者的象征物、对象信仰的极端。只是一种为“我”所用的信仰与理想具体而微的终极,由“我”赋予“他”某些意义,之后按照自我的方式相信并选择效仿。假如融合了批判,偶像的意义在意义机制上就已经被自我摧毁。偶像最终也会被自身自我摧毁…
“偶像崇拜”是一种本能,也是人性自然的扩张,只是当这种本能和扩张因外界的因素而选择了不择手段之后,人性就必被颠覆于纵欲的尘土中。当偶像崇拜从榜样和楷模,进入到自己这一辈子非要见到不可盲目状态之后,崇拜者的人性中就会滋生出“放纵自己”、“我行我素”、“非如此不可”的欲望来,终至于陷入追逐偶像、逃避现实、失去自我的迷幻状态。
现在穆罕穆德就是眼前这种情况…当然他自己不觉得这是偶像崇拜,毕竟这是先知!
其实宗教真的非常有意思,他们一边反对偶像崇拜,但又说:自己崇拜的是圣像,不是偶像。基督教挂着十字架,但基督教说,我们不崇拜偶像,十字架是得胜的象征。天主教挂着耶稣像,但天主教说,我们不崇拜偶像,耶稣是圣子,不是偶像。佛教供着佛菩萨像,但佛教说,我们不崇拜偶像,佛菩萨是圣像,不是偶像。各大宗教都“自我规定”了偶像的范围,但宣称自己不拜偶像。但有的宗教,却使用这个“自我规定”,去攻击其他宗教。这实在有点荒唐。
有人说:这不是自我规定,而是上帝的命令。那么请问:基督教与天主教,都信仰上帝,为什么上帝的命令不一样呢?
由此可知,那根本不是上帝的命令,而是宗教内部的自我规定。这种自我规定,谁对谁错,还不一定呢。
反正呢,我就这么说了,你能怎么样?
妥妥的耍流氓。
但你不可否认,偶像崇拜是宗教的雏形和初级极端!
像现在那些网上的偶像粉丝…就已经朝着邪教的方向发展了。
变得盲目且狂热。
现在穆罕穆德就是这样,他看向先知的目光,充满了无以伦比的狂热!
一开始,穆罕穆德其实对天启并没有什么好感…他上过学,虽然埃及宗教氛围相比于其他伊斯兰国家来说,要宽松很多。毕竟已经几十年的世俗统治了,很多东西还算开放。
他的确有自己的信仰,但怎么说…那只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并不能算他的全部,他绝对不是什么狂信徒。
对于先知他没什么好感,毕竟几十年的教育下来,不可能那么轻松就接受一位莫名其妙多出来的先知。
而且天启看起来…真的很丑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