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照例执行,举办科举考试(1 / 3)

加入书签

各大驿站的官员在闹。

但是,在烈阳军到达之后,他们被赶了出去,驿站被封。

于是这批心中非常不满的官员返回各自的家族,对此事表达了更大的不满,希望家族能够帮忙。

......

李恪坐镇皇宫,下令各个部门开始执行邮政业务。

驿站不过是大唐非常小的一个部门,尽管人多,但是却不成大器。

在国家的机器面前,他们有心想要抵抗,却在朝廷的镇压之下,自家家族也不敢明显犯事。

最终,驿站的事似乎就这么过去,那些被开除的驿站人员开始上书求情,希望李恪能够饶他们一次,保证以后不再犯。

李恪没有管他们的上书,全丢在一边,继续按照一开始的做法,让所在郡县的县令挑选一下想要做驿站工作的人员参与其中。

他要通过这件事,告诉天下的世家,别想要干扰朝廷的政策。

同时,李恪还有其他的想法。

当时就召见了杜如晦。

就只有两人商议。

“岳丈,妙颜想念你了,我们一边走一边聊吧。”

李恪邀请道。

今日单独召见杜如晦,是有两个方面的。

一方面李恪想要聊聊机密的事,另外一方面是杜妙颜想见他了。

“陛下先请。”

杜如晦做出邀请。

两人起身,向立政殿而去,身后跟着一群宫女太监。

“岳丈,科举因为战争停了一段时间,朕想在最近时间召开。”

李恪说道。

礼制上,大唐每年都会举行科举。

但实际上,大唐对科举制度并不是很在意。

比如上一年,因为大唐和诸国开战,科举就停下来了。

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哪个本门上书建议召开科举制度的。

这一点就可以表明其实大唐并不在意科举制度,并且现在朝廷为官者其实多数是来自各大世家。

都是不希望朝廷进行科举制度的,所以上书建议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又或者中途被人挡了下去都是有可能。

如果李恪这个当权者不主动提出来的话,估计是很多人都不会过问这件事,就是杜如晦等人可能也会忘记。

李恪登基这段时间,杜如晦等三省六部的长官太忙了,李恪给他们安排了很多事情,不怪他们忘记这件事。

“陛下所言极是。”

“臣觉得科举是要召开才行。”

“陛下直接通知礼部,还是臣回去通知呢?”

杜如晦点点头。

的确是要召开科举才行了。

大唐现在太平,正是大发展的时候。

东瀛那边也要慢慢调动大唐的官员过去治理。

虽然有柴令武在那边,但是他主要是起到镇压的作用。

还需要更多的官员派遣那边去,将东瀛完全掌控在大唐的手里。

“朕通知就行。”

“最近东瀛那边可有什么消息?”

李恪不想麻烦杜如晦。

召开科举制度,皇帝说以及大臣说会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会令天下学子认可,比如会让朝廷百官是否更加认真去执行。

“一切都在掌控当中。”

“不过柴令武到之后就经历了好几场刺杀。”

杜如晦沉声道。

东瀛的局势真是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柴令武是李恪的小舅子,被派到那边都遭遇刺杀。

东瀛和新罗百济那些人,是不想大唐将东瀛完全拿下的。

东瀛黑暗势力的复辟,必定是一股很顽强的势力,难以瓦解。

“岳丈,朕突然想到移民计划。”

“将东瀛的一部分民众,强行转移到其他地方去生活。”

“又将大唐内想要移民的,并且给予一定的支持,令他们转移到东瀛岛上生活,最好是那些犯罪的,没有十恶不赦的,将他们发配到东瀛,让他们在那边生活,精功赎罪。”

李恪说道。

这个想法其实有一段时间了。

如果是后世,人口大爆发的时候,李恪一定会十分支持这个想法的。

只是这个时候的大唐其实人口相当贫瘠,根本就没有多少人口可以移民到其他地方去。

但如果有愿意的,则是可以支持,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东瀛的问题,使得那边的东瀛从根本上为大唐的。

“从东瀛内部迁移出来,臣倒是觉得可以。”

“但如果从大唐内部迁移过去,臣就觉得不太好了。”

杜如晦想了想,沉声道。

人口迁移不是什么难见的事情。

假如长安城出现什么问题,大唐也有可能转移到其他地方去。

只是,大唐的人口本来就不多,还让他们迁移到东瀛去,得不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