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赵牧赠书(1 / 3)

加入书签

朝堂内。

百官常常把他视作关陇集团,山东士族,江南豪族之外的第四支势力。

更把视作皇上,太子之后,第三个最富有权势的男人。

他选择低调,怎奈百官不允许啊。

今远离朝堂,萧瑀已拉拢百官弹劾,若他抢先于太子,吴王,魏王劝说皇帝,必然再度处于风口浪尖,容易引起各方羡慕嫉妒恨。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

既然不去改朝换代,他唯有低调做人。

闻声,长孙无忌苦哈哈的说:贤侄,皇后劝说无果。太子,吴王,魏王尚未劝说陛下,即使前去劝谏,恐怕收效甚微。

是啊,诸位皇子逐渐年长,各自有不同的心思。李道宗直言不讳的点名。

东征凯旋,诸位皇子争抢着博取皇上好感。

今皇上执意推行的事儿,前去劝说出力不讨好,几名皇子唯恐避之不及,又怎能主动去触霉头呢。

瞧瞧。

瞧瞧。

诸位殿下多聪明啊。分封不光有利于诸将,更有利诸王,何况太子明哲保身,我等何必急不可耐。赵牧啧啧的说。

啪。

话音刚落,魏征猛地拍案而起。

整个人面色铁青,冷酷,喝道:中书令,老夫以前以为是朝廷肱股之臣,大唐的万里长城,不怀疑你有什么不臣之心,今日听你这么说,莫非中书令像外面传言的,是你怂恿陛下推行分封世袭的制度,计划成为大唐的掘墓人吗?

毕竟以受益者来推断,朝廷推行分封,世袭,赵牧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靠。

怎么还成为他的不对了。

赵牧神情不悦,瞥了眼怒气冲冲的魏征,直言喝道:我说魏伯父,你能不能不要听风便是雨,分封,世袭这等大事,关乎涉及太子,吴王,蜀王的利益。

他们尚未劝说,小侄直接进宫劝说陛下不等于越俎代庖吗?

小侄久居别苑,有意远离朝堂,萧阁老已经拉拢百官弹劾,过于插手朝廷事务,萧阁老还不提刀来砍小侄。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若经他人苦,未必有他善,伯父该设身处地考虑考虑小侄的难处。

这...

听到赵牧诉苦,魏征神情汗颜。

近来萧瑀蠢蠢欲动,是拉拢众多官吏计划弹劾赵牧,目前折子已呈给皇上了,幸好皇宫内没有什么动静。赵牧远离朝廷选择明哲保身,也是情有可原。

玄成,慎言,赵牧有自己的难处。房玄龄善意的提醒。

依照赵牧的才干和能力,生逢乱世有机会争天下。

这些年,赵牧凭借赫赫军功,出众的能力,为大唐打下大片疆域,震慑四方宵小之徒。若赵牧心存不轨之心,完全有能力取代皇帝,但赵牧选择闲暇度日,已经做最大让步。

朝廷百官再逼迫赵牧,使赵牧狗急跳墙,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他能理解赵牧的意图。

不过,不论赵牧做什么,当前必须回京一趟劝说劝说陛下。

房玄龄捋着花白的胡须,目不转睛望向赵牧,严肃的说:贤侄,老夫晓得你的难处,但此事关乎江山社稷,你能眼睁睁瞧着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打下的江山分崩离析吗?

是啊,难道你忍心我等苦心经营数十载的成果,顷刻间化为乌有吗?杜如晦附和。

闻声,赵牧做了最后的抵抗,坚持说:何不让太子,吴王,魏王先去劝说陛下呢?

这个。

房玄龄,杜如晦面面相觑。

听赵牧所言,分明不打算回京啊。

这时,长孙无忌直言说:贤侄,皇后娘娘未能劝说陛下,几名殿下恐难劝说陛下,纵观满朝文武,唯独你能劝说陛下。

对啊,这次陛下吃了秤砣铁了心,根本没有改变主意的念头。李绩说。

赵牧面色苦恼,来回揉着鬓角思考。

少顷,他似乎做出决定,郑重其事说:这样吧,诸位伯父带本书回京,但凡陛下阅览过书籍坚持推行分封世袭,小侄再回京劝说陛下,诸位意下如何?

说着赵牧掏出本书递给房玄龄。

永乐大帝?

房玄龄捧着书籍,神情微微惊讶,好奇,他们苦口婆心的劝说,到头来没有半点效果,一本书能改变皇上的主意吗?贤侄,你确定吗?

不过,赵牧计谋百出,算无遗策,通常比他更高明,而总能弄出离奇古怪的东西,以前常常向陛下推荐洪武大帝,现在又蹦出个永乐大帝,全是没有听说过的人。

难道后世那么多大帝吗?

伯父放心,多半能成。赵牧胸有成竹的说:若陛下没能改变主意,小侄再去劝说。

呼。

发觉赵牧自信满满,魏征,李绩,李道宗等长呼口气。

行吧。

房玄龄收起书籍重重点头,瞥向杜如晦,魏征,李绩,李道宗,长孙无忌说:我等快速回京面圣。

闻之,几人没有犹豫,纷纷起身告辞。

一出府门,钻进马车内,魏征望向房玄龄,神色好奇的询问:玄龄,赵牧赠予什么书籍,竟有信心改变陛下的主意?

书房时,他仅仅注意到赵牧送出的书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