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战果几何(1 / 3)
军营内。
赵牧等将领讨论的热火朝天。
赵国公府,长孙无忌收到消息,神情微微蹙眉,有点搞不懂赵牧何意。
管家,你说蜀王也去军营了?
老爷,千真万确。管家躬身回道:陈王等也去了。
长孙无忌不管陈王等人,他关心蜀王啊。
皇帝东征前,特别为蜀王寻找王傅,赵牧竟推荐苏定方,这等于让蜀王与神武军搭上关系。
前几日,赵牧送太子一份功劳,今儿邀请蜀王等前去军营学习兵法,相较于政务,他更担心蜀王和神武军将领亲近。
毕竟,神武军中,包含赵牧在内皆为年轻将领,等他们年迈时,足以左右朝廷局势。
他百思不得其解,赵牧何意,于诸皇子内搞平衡吗?
思量片刻,突然起身说:备车,去皇宫,本官该带殿下去神武军营。
太子监国,必须让太子去神武军内刷刷存在感。
.......
军营内,诸将对战事议论纷纷。
讨论中,郑仁泰突然说:大将军,前隋三征高句丽皆兵败而归,陛下领军征战,能否大获全胜,一战灭国。
皇帝东征前,号称一年内灭高句丽。
然而,依照他们近半时辰讨论,所有迹象表明皇帝没法速胜,冬季时,面临诸多危险呢。
郑仁泰担心皇帝重蹈杨广覆辙,蜀王,陈王,程名振,庞同泰,梁建方等等皆担心战事不利,唐军惨败。
此战胜败,对大唐至关重要。蜀王低声说。
绝不惨败。
赵牧神情平静,却带着几分冷酷。
有赵牧这句话,诸将稍稍松口气。
蜀王询问:那能否灭国?
赵牧尚未回答,一名兵勇跑进帅帐,单膝跪地道:禀大将军,太子殿下,赵国公前来,于辕门外等待。
太子。
赵国公。
赵牧神情不悦,他与诸将讨论兵法呢,长孙无忌这老乌龟把太子带来作甚,难道怕他造反不成。
走,去迎接太子。赵牧朗声说。
随之赵牧带领一众将军,学子前往辕门处。此时李承乾面色不悦,他堂堂太子,大唐未来继承人,欲前往军营竟然惨遭辕门校尉阻挠,声称没有军中将领邀请,外人不得入内。
长孙无忌也内心不满,他清楚神武军军纪森严,也清楚周亚夫辕门阻挡文帝入军营的事迹,但蜀王进得去,为何太子进不去呢。
气恼中,赵牧带诸将和学子抵达辕门,见到李承乾,长孙无忌,赵牧抱拳说:殿下,长安发生何事,竟突然来军营。
闻声,李承乾忍着怒气说:听闻先生于军营内讲述兵法,高明也来听听,怎料辕门校尉拒绝高明进去。
哈哈哈...
挺好啊。
赵牧朗笑说,李承乾神色疑惑,不懂赵牧何意,甚至有点生气,怎料赵牧继续说:殿下常年居住于皇宫内,而军营内军事要地,莫说没法进神武军军营,没有各卫将领命令,殿下也没法进入各卫军营。
若殿下能随意进出各卫军营,陛下恐怕要下大力气整顿各卫军纪了,必然杀掉一批玩忽职守的将领。
殿下,中书令所言不假,军法严酷,兵勇不敢擅自做主。长孙无忌劝说。
李承乾闻声,走到辕门校尉身旁,摘下随身携带的美玉递给对方:大唐需要军纪严明的劲旅,你做的不错,这枚玉佩赏赐给你了。
观之,长孙无忌非常欣慰。
赵牧,姚懿等相视点点头。
这时,李承乾走上来,望向赵牧说:先生,高明闲来无事,也想听听先生和诸位将军分析东北战事。
去军帐。
赵牧毫不客气的说。
一行人回到帅帐,兵勇添了座位,长孙无忌,李承乾与诸将各自落座,赵牧朗声说:刚才说哪了?
先生,你说父皇东征绝对不会惨败。蜀王出列说。
赵牧轻轻点头,淡淡的说:本王知道,前隋三次东征失败,诸位心理负担很重,担心陛下重蹈覆辙,放心,大可不必,杨广修建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若非好大喜功,也算有为君主。相比之下,陛下比杨广更优秀,更出色。
听到赵牧把李世民和杨广作比较,长孙无忌狠狠瞪了眼赵牧。
杨广,昏君。
满朝文武百官恐怕唯独赵牧敢这么做。
笑问说:贤侄,说说你的东征结果的看法。
大将军,你详细说说吧。郑仁泰焦急说,单单一句绝不会惨败,不足以说服诸将啊。
赵牧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朗声说:隋炀帝首战高句丽铩羽而归,皆因他指挥出现失误以及判断的战略错误,导致百万大军葬身辽东。
再战,纵然做了充分准备,分水陆两路进军,可惜隋军准备对高句丽发动猛烈攻势时,负责督运粮草的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反叛,并围东都洛阳。
使得隋炀帝赶忙下令征伐高句丽大军撤兵,以解心腹之患,回救洛阳。
三征战高句丽,隋末农民起义已呈燎原之势,隋炀帝却依旧强征士兵,出征高句丽。前期取得了平壤之战的胜利,后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