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九章 静好(1 / 2)
陈鼎被靖德帝方才的所作所为吓到了。
帝王心术,杀人不眨眼。
即便是最信任的臣子,也如切瓜砍菜般不值一提。
陈鼎生怕靖德帝拿他问罪,好在靖德帝还没有彻底糊涂。他斩断了顾秉怀这条臂膀,必须留下另一条元问衢。故此,靖德帝在天牢亲手写下一份诏书,推翻了方叡曾经的冤案,命大理寺重审。送亲队伍全军覆没,皆由顾秉怀勾结外敌而起,此案算水落石出,靖德帝也打算用顾秉怀的人头安抚北狄。北狄那边有懿华在,问题不大,靖德帝最后又命陈鼎全力抓捕顾秉怀同党,包括顾秉怀的胞弟族人。
陈鼎闻言,小声询问:“陛下,抓到同党后,是押去刑部还是大理寺?”
靖德帝沉思少顷,摆了摆手,“就地正法。”
“……是。”
顾秉怀这棵大树是彻底倒塌了,树上的猢狲一哄而散。不过这些都不是陈鼎考虑的,他此次进京完成任务,拿着诏书高高兴兴回苍山复命。
案子暂时告一段落,宁霓虽然还未找到,但大理寺和刑部不可能一直耗在这里。分出一部分人远渡重洋前往扶桑,至于何时能找到公主,全凭天意。
消息传到苍山。
所有人都十分震惊。
震惊于顾秉怀莫名其妙的动机,震惊堂堂大理寺卿徐澈亭,竟也会有冤假错案。
徐澈亭接到方叡重审一案,不可置信。这刷新了他的认知,连夜带着人马赶回京城,准备详细调查。孤高骄傲了一辈子的徐澈亭,不愿意承认,他自诩的光明磊落原来沾满了旁人委屈的鲜血。
几家欢喜几家愁。
徐澈亭走的当晚,元问衢便知道了消息。他下午全部安排好了,明日他们就启程回京。留下陈鼎带着一队精锐前往扶桑,继续搜查嘉宜公主的下落。
这次能顺便帮方叡澄清冤屈,算是赚到。但元问衢没有想象中的狂喜,他只是拎了一壶酒,漫无目的地走在洒满月光的山林小道上。
黑夜冗长。
风吹树林,寂静无声。
元问衢走到木栅栏旁边,举起坛子倒了一杯酒,往地上倾倒。
他低声道:“方兄,你此生明了。”
有靖德帝的诏书在,又有顾秉怀的口供等线索,徐澈亭再糊涂就说不过去了。因此元问衢并不担心方叡无法翻案,他有种如释重负的快意,又心生茫然。
正愣愣地站着,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警惕的元问衢立马拔出腰间的昆吾剑,反手一刺。
银光闪烁,掠过他冰冷双眸,这才看清身后人一袭轻粉纱衣,被夜风吹得衣袂凌乱,表情惊恐。
“婳裳?”
元问衢蹙额,收剑在侧。
王婳裳脖颈间的寒意消失,她这才敢大口呼吸,拍了拍胸口,“你吓死我了。”
“悄无声息出现在我身后,没伤到你,是我反应快。”
元问衢无奈地说。
王婳裳自知理亏,只好低下头,喃喃道:“是我不对,没有提前知会你。”
“你怎么这么晚还不睡?明日一早就要启程回京,路途遥远,好好休息才是。”
王婳裳抿了抿唇,答道:“我本来已经准备睡下了,宁瑛却突然要喝水。我便顺道去隔壁帐篷给她打一壶水,正好看见你一个人往此处走……心里好奇,便跟了过来。”
说完,她垂下眼睫,掩饰闪烁的眼神。
她说谎了。
其实她是因为睡不着。听到明日回京,她有些不舍和元问衢在苍山脚下独处的氛围。那种什么都不必说,什么又都懂的默契,或许在回京后一切都变得不同了。王婳裳流连,辗转难眠,透过营帐的小窗,看到元问衢大半夜不睡觉,拎着酒壶往密林里走。于是王婳裳猜测,他或许与她一样,都无法入眠。
王婳裳跟宁瑛提了一句,便大胆寻来。果不其然,她看见元问衢往地上倒了一杯酒。
这是在敬方叡吧?
思及此,王婳裳主动询问他,“徐澈亭应该不会为了自己的脸面,维持原判吧?”
“不会。”
元问衢这倒是毫不怀疑。
虽然徐澈亭这人他是真心讨厌,但平心而论,徐澈亭人品没有问题。比起朝堂里太多的宵小之辈,他算得上正人君子。
方叡当年是被顾秉怀诬陷。
顾秉怀是什么人?权势滔天城府万千。他要算计方叡夫妻、初出茅庐的徐澈亭,不要太简单。所有人包括靖德帝都要被他玩弄于股掌,徐澈亭没有发现方叡是冤枉的,情有可原。
元问衢明白这个道理,心中却始终过不去那道坎。
他叹息道:“方叡还活着就好了。”
方叡与他性格不同,是个豁达仁慈宽厚的人。或许在他迷茫不解的时候,能给予支持开解,不让他在泥沼中越陷越深,成为朝中臭名昭著的酷吏奸臣。
“死亡并非终点。”王婳裳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他。她能理解他的苦闷,“方叡九泉下有知,必然会因为有你这样的朋友高兴自豪。”
语毕,王婳裳伸出右手,“刚才方叡陪大人喝了,我这会儿陪大人再喝一杯吧。”
元问衢微微惊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