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争论2(1 / 3)

加入书签

“太祖皇帝给与有功名读书人优免,那是体恤读书人,是为了读书人的体面。因此太祖皇帝优免的是读书人的徭役。但田赋是国之根本,太祖皇帝没有任何优免。‘一条鞭法’之后,没有徭役,只有田赋。我不明白读书人还要什么优免?难道黄少卿希望朝廷直接免了读书人的田赋?”

桂萼丝毫不给黄宗明面子。

黄宗明名气不小。

毕竟是王阳明的门人,大礼仪之争的时候也是支持皇帝的。一路升官干到了辽东学政。但因为和新任蓟辽总督赵载发生矛盾,罢免了辽东学政的官,回京担任太仆寺少卿。

回京之后,整天阴阳怪气。

反正桂萼是看不起黄宗明这种大臣。

牢骚多,不干事。

当然从自身利益来说,桂萼也不会给黄宗明机会。大礼仪之争出大力的,一个是当时的礼部尚书王瓒,另外一个是内阁阁臣杨一清。

然后是以翟銮、严嵩这些人为首的弘治十八年一批进士,以及熊浃、史道为首的六科给事中。最后一个就是王学门人。

应该说大礼仪之争王学门人的贡献是不小的。

王学门人当时虽然官位都不高,但人数多,影响力不小。一窝蜂的站出来支持朱厚熜,声势还是很浩大。但大礼仪之争后,其他那些人都升官,都得到了想要的利益。

但王学门人虽然也升官了,但却离他们的要求相差太远。

他们一直在推动王阳明入京,乃至于入阁,但都没有成功。而且王学门人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在朝中扛旗的。因此王学门人一直在努力,想要在朝中推荐一个可以扛旗的。

但王学门人这种举动,可是得罪了朝中那些大佬。

王学目前的影响力不小,王阳明的徒子徒孙人数不少。一旦让王学门人出来一个扛旗的,在朝中挥旗,到时候直接影响朝中大佬的利益。所以他们对于王学门人都是排斥的,甚至是打压的。

桂萼也不例外。

“桂尚书,此言差矣。”

六科给事中薛侃反驳桂萼,道:“读书不易。特别是家境贫寒的读书人,读书就更为不易。他们每一次参加科举,都要花费大量钱财。很多读书人正是因为钱的问题,未能够读到最后。太祖皇帝优免读书人徭役,不仅是为了读书人之体面,更是为了给读书人一个好的环境,让他们可以安心读书,效忠皇上,报效朝廷。若是朝廷连这点优免都没有了,那么这些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就更读不起书。读书人乃朝廷根基,若是朝廷苛待读书人,这是挖朝廷根基。桂尚书,你何居心?”

旁边的张璁用冰冷的目光看向了薛侃。

不过很快转过头。

心中对于薛侃判了死刑。甚至对于王学门人都是判了死刑。和黄宗明一样,薛侃也是王阳明的学生。这些人未能够达到目的,就开始攻击大礼仪之争当中发迹的其他人。

阻碍自己的改革。

新任国子监祭酒王廷相上前一步,道:“关于家境贫寒读书人的问题很好解决。朝廷可以专门拿出一笔钱,给有功名读书人每个月发放一笔钱,好让他们可以维持生活,还能够参加科举。我不明白薛给事中以这个理由反对‘一条鞭法’,是真的为读书人考虑,还是为了反对‘一条鞭法’找出来的理由。”

王廷相之前是湖广总督。

入京担任国子监祭酒,还是张璁大力推荐。

两个人在湖广配合默契。后来王廷相在湖广继续实行张璁的政策,张璁本人在朝廷也是给王廷相当后盾。而且张璁之所以支持王廷相,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王廷相对于教育的理念,和张璁很是相合。

特别是选拔人才方面,两个人更是默契。

张璁要继续改革科举,需要王廷相的配合。王廷相支持荀况、王充、张载、薛瑄的气本论和范缜的神灭论,推崇张载关学思想的实用性。属于是关学门人。

明朝气本论当中,王廷相是可以和罗钦顺、王尚絅、杨慎等人齐名的。

王廷相反对理学,认为理学本质上是道学,而不是儒学,甚至公开批判理学是伪儒学。然后对于王阳明心学也是批判,认为陆王心学是异端学说。是道学和佛学,而不是儒学。

因为王廷相这种学术观点,所以他在朝中尤其不喜欢黄宗明、薛侃这些王学门人。

直接严厉的批评薛侃。

“王祭酒,如此诛心之论,实在是有失身份。下官很是担心,王祭酒这样如何公平公正从科举当中选拔人才。”

六科给事中魏良弼声援薛侃,抨击王廷相。

王廷相冷哼一声道:“魏给事中严重了。鄙人入仕以来,正大光明,从未偏私影响朝廷公事。且国子监负责科举,但不是国子监选拔科举士子。科举考官更不是国子监选定,也不是国子监出人,因此魏给事中不用含沙射影。”

朱厚熜看着朝廷这些纷争,却没有制止。

朝廷一片和谐,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朝廷如果真的一片和谐,那么该担忧的是朱厚熜这个皇帝。朝廷不仅不能和谐,平时必须要有纷争。

只有这样朝廷才有活力。

当然这种纷争,要有一个限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