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222 打压王瓒3(2 / 4)

加入书签

皇帝怎么可能允许王瓒让朝廷如此动荡。

所以盛应期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赶紧离开朝廷这个旋涡,去辽东避避风头。顺便在辽东做出点成绩。以自己的品级、自己的资历、自己的政绩,只要躲过这段时间,还是能够回来的。至于王瓒,如果依旧不知道收敛,很难继续留在朝廷。

“大家怎么看?”

蓟辽总督,是地方督抚,也是需要廷推的。朱厚熜虽然是皇帝,也不好越过这个规矩。好在现在是廷议,若是廷议当中通过了,等于就是廷推。

大家都不说话。

能够站在这个位置上的,没有一个蠢人。

大家都发现了一丝丝的不同。毕竟之前朝野都在传说,盛应期要成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可是怎么突然之间盛应期自己要求去辽东。

加上李承勋和蒋瑶要入京,连贯起来就很是不寻常。

朱厚熜看大家沉默,明白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情况,因此不敢发表意见。所以朱厚熜笑着道:“费卿、杨卿、蒋卿,你们几个人是什么看法?”

朱厚熜直接点名。

费宏无奈。

皇帝看起来是要打压一下王瓒,但王瓒毕竟是大礼仪之争的大功臣,是皇帝的“宠臣”。谁知道以后还有什么样的造化,费宏其实也不愿意太过得罪王瓒。

可是没办法。

谁让自己是内阁首辅。

费宏站出来道:“皇上,盛都御史在地方政绩出众,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去辽东绰绰有余,甚至是大材小用。”

有什么可说的。

其他不说,如果光是论资历和能力,盛应期一点不输李承勋,甚至品级、地位都高于李承勋。按理来说盛应期这个级别,如果再去地方是有些“贬官”的味道。

盛应期担任蓟辽总督,真的是绰绰有余。

朱厚熜看向了杨一清。

杨一清开口道:“皇上,盛都御史可任蓟辽总督之位。”

废话不多。

杨一清年纪大了,现在只想要做一件青史留名的事情。那就是打击草原部落,重振土木堡之变之后,在边疆被动的局面。在致仕之前,打残鞑靼右翼,是杨一清最大的梦想。因此安排边疆地区的官员,并不是很在意他到底是谁,到底是谁的人。只要能够完成杨一清部署的任务,不要拖后腿的就行。

正因为如此,杨一清才会为陈九畴说话。还有当年虽然是杨廷和主政,但在边疆问题上杨一清的话语权很重。但还是支持李承勋担任蓟辽总督。因为李承勋有足够的能力。

现在对于盛应期也是一样。

盛应期虽然名声不太好,但能力是没的说的。因此杨一清对于盛应期去辽东没有任何意见。相反能有盛应期这样的官员去辽东,杨一清是非常高兴的。

“臣附议。”

蒋冕也是很简单的说话。

因为蒋冕做不到费宏、杨一清那样赞扬盛应期。盛应期这个墙头草,杨廷和在的时候,跪舔杨廷和。杨廷和走了,立马就翻脸不认人,投奔了王瓒。

这种人是蒋冕看不起的。

相比起把盛应期留在京城,打发到辽东更好。

“嗯。吏部王尚书,你的想法呢?”

“臣无异议。”

王宪现在也是蒙的。

王瓒明明跟自己说过,皇帝已经答应他的建议,让盛应期担任左都御史。

但现在是什么情况。

王宪不明白。

但王宪知道一点,那就是皇帝根本没有答应王瓒的建议。相反今天这个廷议上,朱厚熜的每一个步骤,都在打乱自己和王瓒原来的计划。不说别的,李承勋和蒋瑶两个人入京,盛应期去地方,这都是完全意想不到的事情。

王宪心里惶惶的。

皇帝是什么意思,是不满自己和王瓒这段时间的做法。

因此王宪不敢说什么,只能是同意。

内阁首辅,两个内阁次辅,吏部尚书都同意了,这个事情几乎是板上钉钉。朱厚熜却继续询问,道:“汪尚书(汪鋐),蓟辽总督是总制军务,你们兵部的想法呢?”

“臣无异议。盛都御史完全可以胜任蓟辽总督之职。”

“其他人也说说。”

“臣附议。”

“臣无异议。”

皇帝太过突然袭击,大家都没有准备。

盛应期这个右都御史愿意去辽东,而且皇帝和那些朝廷重臣的态度如此明显,谁也不愿意触霉头。反正蓟辽总督的位置,又不是他们必须要争取的。

“好,既然都无异议,此事就这么定了。盛卿。”

“臣在。”

“辽东就交给你了。”

“臣定不负皇上重托。”

盛应期长舒一口气。

总算是从朝廷这个旋涡当中走了出来。

至于得罪王瓒,盛应期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相比起留在朝廷,碍着皇帝的眼,去辽东是最好的结果。皇上都那么明示自己,如果自己还不知趣,那就是找死。

“除了此事,朕再说说内阁阁臣的廷推问题。”

内阁阁臣廷推,已经推迟了一个多月时间。

朝野上下都在关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