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宗藩条例3(1 / 4)
“杨卿,有何办法教于朕。”
宗室问题触目惊心。
如果不能限制宗室繁衍,如果不对宗室问题进行改革,几十年后大明朝财政的崩溃是必然的局面。杨廷和这半年“新政”推行的如此顺利,但节省的粮食才有多少,但朝廷财政的增长才有多少。
可是宗室吃进去的就更多。
宗室开支的增加速度,远远超过朱厚熜的预想。
但宗室问题又非常敏感,特别是那些藩王。首先朱厚熜就是藩王登基,刚刚登基就对于藩王开刀,怎么看都不合适。而且那些藩王一个个盘踞地方多年,实力是非常强大的。
别以为朝廷一直在打压藩王,藩王就真的狗屁不是,真的是养的一群猪,是可以随意宰割的。
并不是。
看看山西晋王一系,他们光是各种府邸就有3000多座。山西晋王一系传承一百多年,在山西这块地方上,和当地豪强不停的联姻。而且因为山西地处边境地区,又和当地卫所也有联系。藩王一系,不会明目张胆的和当地卫所发生关系,但也会以各种各样的名义联系卫所。
平时看着老实,但其实一点都不老实。
而且在山西侵吞民田无数。
山西本来就没有多少土地,因此晋王一系和卫所世袭武官合作,再勾结当地官员,就能够侵吞大量的军户屯田。这是杨一清介绍西北卫所情况的时候报告的。
这些藩王,因为在地方多年,所以在地方很有势力。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让他们去跟其他武装打仗,他们可能害怕。但是让他们跟朝廷扯皮,他们一个比一个厉害。
藩王和杨一清说的边军问题一样,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皇上,藩王问题实乃俸禄问题。特别是这些年宗室食禄之人迅速增加,导致宗室整体俸禄增加速度太快,财政愈发难以负担。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从俸禄上想办法。”
朱厚熜只是知道明朝宗室,特别是藩王是一个大问题。后世所有分析明朝灭亡,宗藩肯定是要提起的。可朱厚熜只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具体怎么解决宗室问题,还没有什么腹稿,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办法。如果按照朱厚熜的想法,藩王的那些庄田也好好清查一下,侵吞的民田就交还,侵吞的官田也收回去。
这还不够。
让这些藩王的田地也都应该交税。
还有爵位的传承。
现在的爵位传承太可怕,一个亲王世子袭爵亲王,其他儿子就是郡王。郡王也是如此,世子袭爵郡王,其他儿子都是镇国将军。
袭爵的太多了。
那些亲王也好,郡王也好,都应该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降级袭爵才对。不过幸亏明朝皇帝生儿子比不上藩王,好些个皇帝儿子都非常少,明孝宗这一支甚至已经断嗣。要不然皇帝儿子除了太子,其他都是亲王,到时候明朝的亲王会越来越多,郡王会越来越多。现在大明朝的亲王就有30人,郡王超过200人。这要是再过几十年,就算亲王不怎么增加,但郡王说不定增长一半。至于往下的镇国将军,估计轻松能够翻一番。
200多个郡王生儿子,几十年内生出多少儿子,多少人会被封为镇国将军。
一律降爵。
且亲王的儿子不能全都封郡王,郡王的儿子也不能全都封镇国将军。
这样才能够解决宗室问题。
可惜这些动作太大,现阶段根本无法实施。朱厚熜虽然喜欢历史,看过不少历史书,但更感兴趣的是,那些历史上的大人物故事。而不是具体某些事情。
因此朱厚熜虽然知道,嘉靖、万历年间,朝廷对于宗室进行了很多限制条例。但具体的限制条例,朱厚熜还真是不清楚。因此朱厚熜还是要听听杨廷和这些人的意见。杨廷和他们作为这个年代一个合格的官僚,对于这些问题,肯定比朱厚熜更了解,更有办法。
“杨卿,朕听听。”
“皇上,朝廷最大的问题是,很多地方已经负担不起宗藩的俸禄。因此朝廷要考虑的是,如何减少宗藩俸禄。要减少宗藩俸禄,臣选定了四个方向。从四个方向减少宗藩俸禄的增长。第一个方向就是发放俸禄上,可以根据不同的爵位,选择不同的支付方式。俸禄的一部分以米支付,一部分以银子支付,另外一部分用宝钞支付。”
朝廷和藩王。
都是互相防备,互相利用,互相妥协的。
从朱棣开始,朝廷一直在削弱宗藩在政治上、军事上的权力,因此宗藩开始在经济上的要求越来越多。为了跟朝廷要更多的钱,宗藩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现在朝廷已经负担不起宗藩的俸禄,就开始考虑如何减少宗藩俸禄。杨廷和给出了第一个办法,那就是给藩王俸禄的时候,粮食和银子、宝钞混用。
粮食和银子是实实在在的。
目前宗藩每年消耗朝廷600万石左右的粮食,是整个大明朝田赋的20%以上。当然说是600万石,但不会全都用粮食支付,很多都是会折银支付。如果按照现在的情况继续下去,宗藩吃掉朝廷田赋的比例会达到30%,三十年后会达到40%,一百年后田赋的一半都付不起宗藩俸禄。
所以杨廷和
↑返回顶部↑